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341205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器设计实践课程设计题目名称: 1616动画点阵屏设计 专业班级: 测 控1303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绩:评语: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目 录1 设计方案及硬件组成21.1 设计方案21.2 主要组成部分32 电路各单元设计32.1 STC89C52单片机介绍32.2 1616点阵灯的结构52.3 点阵行的控制74HC13862.4 点阵列的控制74HC59582.5 显示单个汉字和汉字的上移93 程序流程图114 软件调试125 实物展示15总结18参考文献19附录一 主电路图20附录二 原件清单21附录三 程序代码221 设计方案及硬件组成1.1 设计方案LED点阵显示屏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广泛应用于车站、商场、医院、宾馆、银行、和其它公共场所。它的优点是: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微型化、易与集成电路匹配、驱动简单、寿命长、耐冲击、性能稳定。我们已经学习了单片机及相关的课程,可以利用单片机来控制LED,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显示效果。此次设计的是1616点阵显示屏,一共有256个LED灯构成,因为只有256个像素点,因此一次只能显示一个汉字,通过51单片机的I/O口及外围电路来控制16行和16列,通过编程来显示我们想要想要显示的汉字或图形。课程设计能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单片机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还没有

3、机会来实际操作它,课程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的去学习它,掌握它。通过课程设计我们能基本掌握单片机硬件与软件相关的知识,掌握16X16LED点阵的工作原理。1.2 主要组成部分设计的点阵显示屏是基于STC89C52RC设计的,硬件搭接完成后,通过编程控制单片机I/O口的输出。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2-1所示:由框图可以看出,点阵的驱动主要是行驱动和列驱动,其中LED的行是共阴极的,列是共阳极的,行驱动主要是用到了3线-8线译码器,用两个译码器接成4线-16线译码器,控制端接在了单片机的P1.0到P1.3口,通过编程来控制行选,列选用74HC595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来控制,

4、从而显示出我们要显示的文字或图形。2 电路各单元设计2.1 STC89C52单片机介绍2.1.1 STC89C52功能介绍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STC的STC89C52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主要特性:工作电压:5

5、.5V3.3V(5V 单片机)与MCS-51兼容8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6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2.1.2 单片机最小系统STC89C52的最小系统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1-2所示:图2.1-2 51单片机最小系统2.2 1616点阵灯的结构1616点阵灯的结构和88点阵等的结构原理一样,由于空间有限,只画了88点阵灯的结构,如图2.2-1所示:图2.2-1 88点阵灯的结构由图

6、我们可以看出,所有行的LED都是共阴极的,所有列的LED都是共阳极的,1616点阵也是完全一样。2.3 点阵行的控制74HC13874HC138译码器可接受3位二进制加权地址输入(A0, A1和A2),并当使能时,提供8个互斥的低有效输出(至)。74HC138特有3个使能输入端:两个低有效(E1和E2)和一个高有效(E3)。除非E1和E2置低且E3置高,否则74HC138将保持所有输出为高。74HC138 作用原理于高性能的存贮译码或要求传输延迟时间短的数据传输系统,在高性能存贮器系统中,用这种译码器可以提高译码系统的效率。将快速赋能电路用于高速存贮器时,译码器的延迟时间和存贮器的赋能时间通常

7、小于存贮器的典型存取时间,这就是说由肖特基钳位的系统译码器所引起的有效系统延迟可以忽略不计。HC138 按照三位二进制输入码和赋能输入条件,从8 个输出端中译出一个低电平输出。两个低电平有效的赋能输入端和一个高电平有效的赋能输入端减少了扩展所需要的外接门或倒相器。因此可以用两片74HC138通过如图2.3-1链接,就可以构成4线-16线的译码器,通过控制四个输入端来控制输出。 图2.3-1 4线-16线译码器其中a、b、c、d四个输入端分别与单片机的的P1.0-P1.3口相连接,一共有16个输出,分别控制点的16行。74HC138的真值表如表一所示:表一 74HC138真值表输入输出XHXXX

8、XHHHHHHHHXXHXXXHHHHHHHHLXXXXXHHHHHHHHHLLLLLLHHHHHHHHLLLLHHLHHHHHHHLLLHLHHLHHHHHHLLLHHHHHLHHHHHLLHLLHHHHLHHHHLLHLHHHHHHLHHHLLHHLHHHHHHLHHLLHHHHHHHHHHL说明:H为高电平,L为低电平,X为任意电平;、为输入使能端,、为二进制数据输入端;-为八个输出信号,字母上的“-”说明该输入或输出为低电平有效。2.4 点阵列的控制74HC595图2.4-1 74HC595引脚图(左)和实物图(右)74HC595是硅结构的CMOS器件,兼容低电压TTL电路。它具有8位

9、移位寄存器和一个存储器,三态输出功能,移位寄存器和存储器有相互独立的时钟。数据在SRCK(移位寄存器时钟输入)的上升沿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在RCK(存储器时钟输入)的上升沿输入到存储寄存器中去。如果两个时钟连在一起,则移位寄存器总是比存储寄存器早一个脉冲。移位寄存器有一个串行移位输入(SER),和一个串行输出(QH1),和一个异步的低电平复位,存储寄存器有一个并行8位的输出端,具备三态的总线输出,当使能为低电平时,存储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到总线。表二 引脚功能说明符号引脚描述QA-QH第15脚,第1-7脚8位并行数据输出GND 第8脚接地QH1第9脚串行数据输出第10脚主复位(低电平)SRCK第1

10、1脚数据输入时钟线RCK第12脚输出存储器锁存时钟线第13脚输出有效(低电平)SER第14脚串行数据输入VCC第16脚电源2.5 显示单个汉字和汉字的上移先来看看4选16的译码器是如何工作的,这里有4个输入端a、b、c、d,16个输出端H1H16,如图2.4-2连线后即可完成类似于38译码器一样的工作。只不过扩展到了16行选。列的控制使用了两个595进行了级联,即第二个595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了第一个595的级联输出口QH1。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从第一个595的输入端串行输入数据,便可以实现把数据送入第二个595的功能。而且595的数量可以进行无限的级联,而不管有多少个595,我们只需要一个数据

11、输入端就可以实现了,这样就大大节省了I/O资源。下面我们看程序输出一个赢字:#includesbit R=P20; /数据输入端口 sbit CLK=P21; / 时钟信号 sbit STB=P22; / 锁存端 char code table=0x80,0x00,0xFF,0x7F,0x04,0x00,0xFC,0x1F,0x00,0x00,0xFC,0x1F,0x04,0x10,0xFC,0x1F,0x00,0x00,0xEE,0x3B,0x2A,0x2A,0xAE,0x2A,0xAA,0x3A,0xAE,0x6A,0x4A,0x69,0x2D,0x46 ; /*赢,0*/void delay(int z) int x,y; for(x=0;xz;x+) for(y=0;y110;y+); void WriteByte(char dat) /写一个字节的数据 char i; for(i=0;i1; /右移一位,取出该字节的最低位 R=CY; /将该字节的最低位传给R CLK=0; /将数据移入595,上升沿 CLK=1; void main() int num; while(1) for(num=0;num16;num+) WriteByte(table2*num); /送出一个字节 WriteByte(table2*num+1); P1=num; /行选 ST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