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333437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28)诗歌鉴赏押题练(55分)1.(2015苏北四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鬃,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注】 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答:_(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4分)答:_(3)本词上片写出了哪几种

2、“凄凉”?(4分)答:_解析(1)树叶凋零,飘落地上,野外低湿处的菊花也已盛开,这些景象都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中的“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所以该句用了比喻的手法。(2)分析句子的用意,可从内容(情感)和形式(结构)角度考虑。用杜甫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原句,内容上,写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的场景。结构上,上片由写景入词,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启下,从上片的慷慨激昂转入下片的萧瑟凄凉。(3)“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表明英豪凋亡;“自笑如今霜鬓”表明年岁已高;“漂泊水云乡”表明漂泊无依;“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表明壮志未酬,借酒浇愁。答案(

3、1)木叶下、菊花黄。比喻。(2)表现词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作铺垫。(3)英豪凋亡;年岁已高;漂泊他乡;功业未就。2.(2015苏锡常镇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临江仙秦观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 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兰桡:兰舟。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答: _(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

4、何理解?(4分)答: _(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答: _解析(1)注意分清氛围和心情在表达上的不同。这几句写泊舟湘江所见,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两岸花草上的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风定”“清”“不动”“冷”表现了环境清寒、幽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2)“遥闻妃瑟泠泠”,可作两种理解:很可能是特定的地点和清冷的环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也可能是确实听到鼓瑟之声,但词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虚幻化、神话化了。选取

5、这两种理解中的一种分析“遥闻”即可。(3)词最后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妃子,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有:“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词末两句全用钱起成句入词,但用得恰到好处,毫无斧凿之痕,情感表达含蓄蕴藉。答案 (1)渲染了清寒(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孤独、悲凉的心情。(2)远远地听到;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3)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化用前人诗句,自然、贴切);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

6、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 3.(2015南通二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3分)答:_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_(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答:_解析(1)根据意象的特点分析营造的氛围。“断桥”意味荒僻无人经过;“幽径”幽深的小路;“孤烟”说明

7、渔村荒凉,没有生气。(2)“黯然”悲哀、伤感;“愁无际”化虚为实,写愁之深;“秋光老尽”词人触景伤情,想到自我;“故人千里”直抒胸臆,点明因思念友人而悲。(3)从内容上来看,“尽日”说明时间之久;“空”本义是“白白地”“徒劳”,在这里表现出失落之感;“凝睇”抓住了刻画人物最集中的一点眼神,情感表达含蓄有节制。从结构上来看,“凝睇”与“伫立”遥相呼应,让我们感受到整篇词一气呵成,情感抒发浑圆融合。答案(1)营造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2)“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3)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

8、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4.(2015南京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4分)答:_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4分)答:_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答:_解析(1)诗歌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做赏析题时需要留心题干,“简

9、析”二字很重要,表示答完手法和情感,还要有对诗句的解读。(2)诗中对“野人舍”的描写主要集中在颔联和颈联。颔联写了室外的修竹和清泉;颈联着重写了竹杖和松床。根据所写内容概括即可。(3)因为已有“孤”字,可想到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尾联因为是景物描写,可以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想到衬托环境的幽静。 答案(1)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2)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清泉横道。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3)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 5.(2015苏州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斜谷邮亭玩海棠花 唐顾非熊 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注】 顾非熊:唐代诗人,苏州人。少小聪明,后却困举场三十余年。做过盱眙尉,后弃官隐居茅山。羽人:道教称道士为羽士、羽人。(1)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4分)答:_ (2)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3分)答:_(3)两首诗都写海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