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332743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报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汇报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汇报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汇报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汇报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报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报课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课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下马家学校 谢玉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 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导入新课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

2、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三、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

3、、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反思回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汇报课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下马家学校 谢玉珍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的教学内容。我的取舍:为了让学生探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的奥秘,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拉一拉”,还增设了“摆一摆”的环节,即让每个学生都

4、明白: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唯一的,因而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虽然四条边确定,但可以摆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因此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稳定性,而是具备容易变形性。这一环节将会花去比较多的时间,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将三角形的底和高淡化处理,放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作为下一节课的引申。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2)通过拉一拉、摆一摆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教学重点

5、、难点教学重难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1、操作发现法。三角形的概念、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手摆一摆、拉一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它的特征。2、讨论法。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

6、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探索的能力。五、说教学程序(课前黑板上呈现一个三角形)(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一画。 2.摆一摆。3.说一说。 4.判一判。5.找一找。(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四)巩固练习 汇报课教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马家学校 谢玉珍教学内容: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7、.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 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

8、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字母表示。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五、作业:P37/24汇报课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下马家学校 谢玉珍一、说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4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二、说

9、教学目标数学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乘法交换定律的概括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抽象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来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特别是抽象概括能力.因此,我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会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探索是数学学科及其他学科研究发

10、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信息,高度抽象概括出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是教学难点.四、说教法由于观察分析概括发现是本节课的亮点.所以,我在授课的过程中努力体现“观察-初步结论-验证规律-实践应用”的教学流程.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引导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为学生设置问题悬念.有浅入深,层层突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验证、应用”的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由此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五、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

11、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初步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比较,推理验证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并构建新的教学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引导探索交流,验证发现规律.(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四)合作交流,课堂总结.汇报课教学

12、设计小数的性质下马家学校 谢玉珍教学目的: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

13、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

14、的区别)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三、课堂小结汇报课小数的性质说课稿下马家学校 谢玉珍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3题。二、说教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3题。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

15、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三、说教学目标(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