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32590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1 、学生管理的特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学生管理的全面性。学生管理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周期性。学生管理的沟通性2 、学生的德育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3 、学生学习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怎样以及学生。 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中包括学习积极性如何、知识和能力处于什么状况等。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4、以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

2、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5 、班级管理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O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6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7 、运用思想教育法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正确引导学生。8 、行政管理方法有以下特点:。权威性。强制性9 、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教育性。科学性。政策性。透明性10 、学生管理的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社会协

3、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11 、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12 、团队的特点:。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13 、团队的构建:。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制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14 、高效团队的打造:。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15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 第二、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秩序

4、渐进地开展教学。第三、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16 、班级管理的特点:O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17 、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18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基本依据(第一、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第二、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 )。理论依据。实践依据19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定目标20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难度

5、适宜和易于评价21 、班级德育管理的意义:。首先,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其次,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同时,班级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的结果。22 、班级德育管理的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23 、班级学习管理:。营造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24 、班级常规工作管理:。包括:布置工作、召开会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督促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保证班级的纪律和秩序、处理偶发事件和及时评价学生等。25 、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分解目标。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激励学生26 、班级管理的总结过程中还要注意:。首先,所选择的总结对象要有

6、代表性;。其次,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再次,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最后,要注意已有的经验,善于筛选,以敢于大胆创新。27 、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 1 、观察法; 2 、书面材料分析法; 3 、谈话法; 4 、调查法)。说理法(注意: 1 、利用威信,教育学生; 2 、既要入题、入理,又要入情、入心; 3、因材说理)。自我管理法( 1 、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 3 、引导学生参与决策; 4 、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 )。其他方法( 1 、情感激励法; 2 、实践锻炼法; 3 、创新管理法)28

7、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29 、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30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31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32 、班主任的职责:。 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1 、 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3 、制定班规并认

8、真地贯彻执行; 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O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33 、班会活动的程序:。确定班会活动的主题。设计班会活动方案。实施班会活动。班会活动的总结深化34 、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35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和身体等情况,时时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贴心人,为学生排忧解难。二是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9、,向学生倾注最大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师生之间倡导一种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真诚相见的新型风尚。三是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勇于进取,超过自己。36 、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知识素质( 1 、精深的专业知识。 2 、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 3 、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学管理能力( 1 、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3 、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 4 、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6 、应变能力。 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 8 、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37 、班主任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1 、对待自己

10、; 2 、对待他人; 3 、对待事情)38 、班主任培养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在培养内容上,应根据需要,以班级管理为主,全面安排,学以致用,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培养形式上,应以自学为主,业余为主, 把短期的集中培养和长期的系统培养相结合起来。在组织工作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全面安排,并提供物质和时间保证。39 、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训练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专项培训(思想道德培训;技能技巧培训;情感素质培训)40 、班主任的评价的作用:。目标导向作用。反馈调节作用。监督促进作用。保证作用41 、班主任

11、评价的依据:。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班主任的素质(第一、要衡量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第二、要衡量班主任的业务素质;第三、要衡量班主任的个性素质)。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第一、参照优秀班主任的条件衡量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绩效;第二、以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特点和条件衡量班级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效果。 )。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42 、学生会的职责:。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43 、学生会的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榜样示范作用44 、学生会的工作思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

12、水准45 、学生会的工作机制:。沟通机制。监督机制。自身建设46 、学生会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弹性结构原则(部门结构具有弹性;设岗具有弹性)。责权统一原则。民主监督原则47 、学生会的工作要求:。健全学生会组织。确立学生会基本任务。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48 、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建立汇报工作制度O建立会议制度。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49 、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50 、同辈群体社会化理论结论:。第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同辈群体。 第二、 学生同辈群体

13、是学生文化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凝聚和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第三、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以有负面的消极作用,因此,它并非科尔曼所研究的一种类型,而是有着不同的类型。51 、同辈群体的分类:。娱乐型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型群体52 、同辈群体的特征:。交往的自愿性。关系的平等性。群体的凝聚性。价值的趋同性53 、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

14、造了环境54 、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缺陷说” ; “挫折一一侵犯说” )。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差异交往说” ; “控制缺乏说” ; “亚文化理论” ; “标签理论” ; )。 。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第一、 从心理上讲, 学生的犯罪与其心理的满足度密切相关, 当其心理受到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往往会产生心理的偏差,走向犯罪的道路。第二、 从社会交往上讲, 学生的犯罪与他受到的社会影响, 特别是同辈亚文化的影响密切相亲。55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56 、群体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要求学生管理者:。第一、要了解同辈群体的理论,发挥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不同的方法弱化其消极影响;。第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教育孩子怎样成才立业,怎么为人处世,怎样形成和选择一个积极上进的同辈群体;。第三、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 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和设施,借助班级、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等正式群体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