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317962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第三单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穷人导学目标 :1、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等12个词语。2、有感情、流利地读课文。3、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感受穷人的“穷”在哪里?学习重点: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侧面烘托作用。教学时数:两个课时课前独学一、朗读课文。【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次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二、自学12个生字、生词。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呼啸、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本课易错难写的字: 三、默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穷人的作者是 国著名的 ,

2、我们曾学过他写的 ,我还知道他写的 和 。2、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我能用学过的“段意合并法”来概括课文的大意。(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概括)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了 第一部分(12-27自然段)讲了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第一学时一、导学引领(一)检查独学情况1相互检查字词独学情况。2自由读课文交流汇报:(1)我来说

3、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我可以将文章分为这几部分。(二)课中独学,准备展示交流。自由读课文,我能边读边用记号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的语句,并写点自己的感受。(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1)从屋内的摆设、吃、穿,看出“穷”。我来朗读相关句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我来朗读相关句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小组大展示交流。二、检测反馈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G bn bo yun xin q ku w do mi yu l(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1)自

4、己对自己说话。( ) (2)形容风很大,波浪滔天。( )(3)心里非常的担忧、害怕。( )(4)形容内心非常不安。( )(对子评价完成情况:A 不认真 B 较认真 C 很认真)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运用。重难点: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一、导学引领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我会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2、快速读1227自

5、然段,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对子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中的对话部分。体会渔夫的品质,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我会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有人说文章中的桑娜夫妇很穷,但是却很富有,你怎么理解?二、拓展延伸: 桑娜一家收养了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会有什么改变?请你续编故事。三、盘点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表现人物的写法: 三、检测反馈1、完成语文练习册相关练习。2、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课后反思: 一、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得学习”。在阅读中要注重层次性

6、,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在教学1-2节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穷”的语句及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朗读。采取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 二、语言训练要落到实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开课文语言搞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也不能脱离内容搞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而是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中,研究“温暖”、“舒适”这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温暖、舒适”,然后再看图,从图上看出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最后回到课文,从文中进一步体会“温暖”指什么?“舒适”指什么?此时

7、,学生的回答中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的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桑娜的勤劳能干。这样,词义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联想空间扩大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开阔了。10*别饿坏了那匹马学习目标1. 通过自读,同桌互读,个别读等形式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品析,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

8、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导学一轻松入门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残疾(j j) 瞥(pi pi)见 挣扎(zh zh) 从(cng cng)容2、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我还查词典理解了我原来不懂的几个词的意思。嗫嚅 攥着 尴尬 茫然刻骨铭心 羞愧不已 流连忘返 怒目圆睁 其中我不理解的词语我查找了它的意思:(1)_(2)_二、我能读课文,回答问题:1、我能用 方法,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物?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原因是什么?3、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几次写到“别

9、饿坏了那匹马”,想一想每次的用意是什么?课上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找一找,用心读一读,并把你找到句子和感受写在下面空白处,与同学交流。我找到的句子都是对残疾青年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残疾青年的品质有 2、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那么善良,我们可以从多处描写中体会到他们的美好心灵。读文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下面。父亲的善良: 碧云的善良: “我”的善良: 3、认真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4、我想对残疾青年说: 展示课外拓展: 月亮也是热的十六岁的小慧要上大学了,可她连一次远门也没出过,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她望着窗外那一弯清冷的

10、月亮,感到一阵凉意。她犯愁了,那么远的路,还要坐船过海、 风渐渐大起来,小慧晕船了,她浑身发软,脸色苍白,胃里像海洋似的翻个不停。“哇”地一声,她呕吐了。那个戴眼镜的叔叔马上走过来,手里还端着一杯水说 先漱漱口 再吃两片药 不要紧的 是第一次坐海轮吧 这时临铺的一个老奶奶也颤巍巍地走过来,给她垫高了枕头,上铺的阿姨打来洗脸水,三个小伙子已经出去找拖把 了。 吃了药好多了。是那两片药的神效吧。还是因为舱里融洽的气氛?小慧的胃里再也没有翻腾过。 白天过去了。小慧走上甲板。繁星伴着一钩眉一般的新月,高挂在明澈的夜空,小慧的心,也像这夜空一样纯净。啊,美丽的月亮,还同昨晚一样,然而,今晚的月亮是热的。

11、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11.唯一的听众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白痴、神圣、沮丧、庄重、仪式、抱歉、介意、荒唐、大吃一惊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学习难重点:能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时数:两个课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听众(理解词语)二、初读课文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