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通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331430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2、了解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学习难点:曹朝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 导学: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三国建国年表:国名建国年代建国者定

2、都魏蜀吴3、公元263年,魏国灭( )。公元266年,魏国权臣( )废魏帝自立,定国号为( ),仍以洛阳为都,史称( )。公元280年,西晋灭( ),统一全国。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学习 研讨:(一)导入:(二)检查交流“预习 导学”(三)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师板书)1、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其他军阀最终统一北方?答:2、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获胜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呢?答: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答:(四)当堂练习,掌握新知: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

3、A 项羽 B 诸葛亮 C 刘备 D 曹操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挟持汉献帝,“挟(xi)天子以令诸侯” B 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 奖励农耕,得到农民的支持 D 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4、在下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 北方军队以寡敌众C 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 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5、关于赤壁之战的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 B 发生在三国鼎立形成前的东汉时期C

4、 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D 赤壁位于长江边上6、三国时,吴国位于东南,其京都建业就是今天的( )A 洛阳 B 长沙 C 广州 D 南京7、三国之前是( )A 东汉 B 西汉 C 东晋 D 西晋8、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 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 )的评价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 诸葛亮1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 220年 B 221年 C 222年 D 230年1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1

5、2、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役是(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13、三国时期,派人到夷洲的是( )A 曹操 B 曹丕 C 孙权 D 诸葛亮(五)拓展延伸 巩固新知(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在民间传说中和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而遭到贬斥,你觉得这样评价曹操公平吗?丁湖中学七(2)班,有位同学讲了一个“华容道”的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话说曹操在赤壁被打得大败,带着残余的魏军落荒而逃,正跑到华容道,忽然一声炮响,一支兵马拦住了去路,旗帜上大书一个“蜀”字,为首一人,正是大将关羽。曹操一见,魂飞魄散,差点跌下马来”你觉得该同学讲的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杜甫的名篇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问:杜甫所说的“蜀相”是谁?诗中“三顾频烦”、“两朝开济”分别指什么事?师生小结:学后心得:专家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