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复习题1000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29881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学复习题100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俗学复习题100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俗学复习题100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俗学复习题100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俗学复习题100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俗学复习题10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学复习题100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种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发明、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民俗存在于人们的平常生活中;二、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 的;三、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民俗的社会功能:涉及教化功能(教育、塑膜的作用)、规范功能(对行为有约束作用)、维系功能(凝聚力和向心力)、调节功能(调剂的作用),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模式。民俗的基本特性?()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涉及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民俗2社会民俗,涉

2、及家族、村落、自由职业者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等3.精神民俗,涉及民间信奉、巫术、禁忌等4.语言民俗,涉及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民间艺术等。民间:指民众中间,它相应官方而言。概而言之,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以称作民间。它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直接发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集体习惯。民间文化:指的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发明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老式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发明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存了老式色彩

3、的文化民间文化的构成:民俗、民间艺术、民间口头文化文化遗产的形式:一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民俗学:是从民俗学角度展开的对于艺术活动的阐释,并摸索艺术活动与民俗整体内在关联的学科。生产贸易民俗: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贸易民俗重要的特性:地区性、季节性、功能性(使用)、科学性记住这个:生产贸易民俗特性地区性:民众在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功能性:物质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具有直接的(实用)功能。 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民众

4、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测、感受和思考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物质民俗: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有关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交易等的民俗。农业民俗的重要内容: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占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风习。农业民俗重要涉及哪些内容和形式:第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惯。第二、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第三、卜农事、祈福习俗。第四、农业禁忌、祭祀习俗。(特点: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科学性,青藏高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

5、)居住民俗与审美:1.四合院、2.土楼(闽西)3.徽州民居(砖木)4.山西民居(土坯古砖)窑洞(黄土高原).蒙古包(内蒙)7.傣族竹篱(干栏式住宅)8.吊角楼(干栏、湘西土家住楼).船形式(海南)1碉楼(羌族)居住民俗风格南北有别:1气候2.地理3.生态环境状况4.建筑资源的差别建房俗信:民间不仅注重房屋的居住功能,并且将住房与“家”的兴衰命运紧密相连人生仪礼是指人在毕生中几种重要环节上所通过的具有一定典礼的行为过程。重要涉及: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表白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典礼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祝举动,亦可视为人生仪礼的内容。成年礼:标志着一种人步入令人成年人的行列,成为社会的一

6、种正式成员而举办的典礼;一种人必须承当起家族所赋予的权力与义务 特点:变形型(改换服饰、纹身、染齿和拔牙)考验型(对达到成年人的考验、以确认她的成人)训诫型(明显老式功德教育的成分)冠礼即成年礼。这种古礼是指男子二十岁时加冠转入成年阶段的仪礼。这种礼仪是用加冠做标志由社会承认并接纳这个人进入成人行列,在此之前都是童子,此后由社会承认,社会即开始予以管理、制裁,本人既在社会上享有权利,也同步尽社会义务。国内老式节日的民俗特点:鲜明的农业文化特点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节日习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举例阐明民俗的分类有形物质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物质生产民俗。结识社

7、会民俗:个体人生社会民俗,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奉民俗:崇祀、禁忌、兆卜、巫蛊。游乐技艺民俗:游乐竞技民俗、手工技艺民俗。导致民间文化生存困境的因素:文化传播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难以得到合法的被承认的地位,老式的民间文化正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民间文化的特性:.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化.处在社会底层的文化。简述民俗和宗教的关系(民间信奉和宗教信奉)从现代宗教学角度说,民俗信奉是一种近似宗教信奉的准宗教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可被视为宗教信奉。但是,民俗信奉终归和严格意义上的又组织的宗教信奉不同,其社会作用,社会控制力约束也是不完全相似的。民俗属于自发的社会习惯形成的习俗,面非故意的人为制作。在时间

8、上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在空间上有较广泛的社会传播性,在形成上有一定地区性和历史的变异性,在内容上有实用性和功利性、丰富性和多种性,在作用上有狭隘性和保守性。两种的共同点:它们与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的文化血缘关系极密切,其中有些信奉直接来自原始自然崇拜或祖先崇拜简述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关系民俗老式和变异的综合形态构成了民俗传播的重要脉络。传承与变异同步进行,在变异中传承,传承中变异。民俗在社会中一旦形成,就成了一种自控又自动的独立系统,并以相对的稳定性,陈陈相因,延续承袭。只要适合这一民俗事项的主客观条件不消失,传承的步伐就不会终结。民俗能跨时空的传承,但是,由于社会环境诸种因素的变化,及民俗自

9、身质的局限,民俗在传承中药原封不动的流传下来,是实为罕见的,一般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异。老式岁时节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伦理观念礼节典礼尚鬼神迷信讲究节日饮食传承性变异性重要的老式节日有:A、春节,也称年节,重要活动是除旧布新、祭祝祈年、吃“团圆饭”等;B、元宵节,又称“灯节”,重要是燃放灯火、闹元宵、吃汤圆;、清明节、祭墓、禁火,尚有戴柳、踏青、游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团圆赏月、吃月饼;F、重阳节,重要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食菊花糕等活动。春节应突出主题:除旧迎新

10、、亲人团圆、祝愿娱乐。端午节有两大主题,一是消灾避疫,二是哀悼屈原,体现爱国主义情怀清明节主题:祭祖、踏青、荡秋千、插柳中秋节主题:祈福美好与祥和、与家人团圆重阳节三大主题:回归自然的诉求2.触发敬老情怀3.尽显道教影响旧时婚姻六礼的内容:纳采(求婚)问明(问女姓名)纳吉(订婚)纳征(送礼物)请期(告知婚期)亲迎(迎娶)民俗学之因此要进行田野工作的因素:基于实际观测和体验的民俗与书面记录的民俗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基于从原始实践到正式描述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判断或概括,由此提炼的所谓文化构造与社会系统需要重新回归田野予以结识和辨别。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异同:所有的民间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但民间文化不

11、等同于民俗文化中国老式节日的社会现实功能:1.辞旧迎新 2祭祀.宗亲礼仪往来4.民间娱乐为什么说国内的老式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国内的老式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所有节日的节期,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简述丧葬民俗的内容?答:葬程序和典礼:招魂,入殓,停柩,出殡,下葬,守孝,扫墓。现行丧葬习俗:树葬,野葬,天葬,土葬,火葬,水葬,塔葬,悬棺葬,崖葬。试述中国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答:第一阶段,防寒御暑使用,第二阶段,增长生产生活使用功能,第三阶段,社会角色和级别身份的标志,第四阶段,政治观念方面的标志。填空民俗的社会功能

12、涉及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了运用自然空间和人造居住空间两个阶段。中国古代的婚姻仪礼“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先秦时期是国内老式岁时节日的萌芽期,汉代是国内节日风俗的定型期。巫术按其目的划分,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而再生有火葬、和瓮葬两种落葬方式。“olloe”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iliamhoms86年创用的。祭祀食俗来源于人们人们的灵魂不灭的观念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

13、志。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物质生活民俗涉及饮食、服饰、居住、建筑以及器用等方面。岁时节日,也称老式节日,具有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民俗的扩布性,也称传播性,它是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成年仪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办的仪礼。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的落葬方式涉及:墓葬、塔葬和悬棺葬三种。服装的构成要素涉及:质、形、饰、色、画。农业民俗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师承关系的系谱性重要体目前师徒关系的亲缘化和工匠来源的地区性举例阐明中国民俗产生的内外因素。征服自然与发展生产的需要。中国民俗

14、是再自己固有的客观环境、生活状况以及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如十二生肖,将其放回先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可知,十二生肖是先民在中华大地上与天地、禽兽争夺生存权利的产物。是先民借用自己熟识的动物称谓来命名、计时、标记出生年月的综合性民俗事项。种族繁衍及发张自身的规定,先祖在为发张自己、繁衍后裔的两性生活中,逐渐构建并遵奉一定的言行规矩。例如婚姻习俗中的抢掠婚。民众群体心理的认同。民俗并不是直接由生产生活实践中得来的,先得通过一定人群心理认同、积淀的过渡。人类一定的时间活动是民俗产生的客观基本,而一定群体的心理认同,则是民俗生成的主观因素。例:崇尚红色,龙。四,统治阶级思想的渗入与衍化。

15、统治者为统治需要,常发布某些顺乎民情的行政规范,加速某种民俗事项的成型和发展。例如元宵。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老式,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结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本,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着文化的内在构造和模式,也批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对策:一、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根据国内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