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295203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目前国内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刘 凤内容提纲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新闻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是环绕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的建设、提高展开讨论的。核心词记者 素质 建设 提高 作者简介刘凤(94 年 11月) ,女,苗族,文学与传播学院 级新闻学 记者是指新闻机构中专门从事采写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国内的记者是在19世纪随着近代报刊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最早的记者曾被称为“访员,访事,通讯员”等。 在国内,“记者”的称呼最早出目前 19 年 3 月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第 7 册上。而专职新闻记者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现代

2、文明的发展,新闻记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新闻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记者也成为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业,许多文科大学生毕业后但愿能到新闻单位工作,许多家长也但愿给自己的子女在新闻界谋求一种职位,“新闻记者”像一块磁石,把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吸引到新闻工作岗位上来。 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是一种为社会所尊重的群体,从“无冕之王”等各类对新闻工作者的称呼中,也反映着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崇高社会地位。然而新闻记者也是一个不断布满挑战,永远与时俱进的职业。新闻采集和传播的工作,就是新闻记者的重要活动。新闻记者的劳动成果,就是通过采访和调查研究,进一步到广大人民

3、群众中去,发现问题,发现经验,通过一篇篇稿件,为领导机关做好决策的参谋工作,向干部群众广泛传播有教育意义,指引意义的新状况,新事物、新人物、新经验。而要做一种称职的新闻记者,首要的问题还是素质问题。素质的本义是指人的身体发育的某种状况,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重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不同限度的补偿。 职业素质则是指人们在专门职业实践规定下,通过积极锻炼,所具有的一种超于寻常 1发展的心智,即职业素养。任何一种从事一门职业的人

4、,都应当树立强烈的职业素质意识,以获得一种苏醒结识自我与职业实践差距的能力。新闻记者亦不例外,新闻记者作为专职的新闻工作者, 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涉及政治素质、也涉及业务素质等。而国内的新闻记者必须根据国内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加强自己的素质。本文将从如下几种方面来展开讨论目前国内新闻记者的素质。 一、 新闻记者的政治素质高尔基说过:“一种人追求的目的越高,她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近年来,新闻媒介的发展与新闻事业的繁华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大餐。此间记者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同步我们也看到,媒介竞争日益剧烈,一方面在营造开放自由的媒介环境,另一方面也在制造出新的冲

5、突与矛盾。记者队伍的不断扩大,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媒体对记者队伍的教育不力等等因素,记者的职业行业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愈来愈多的发生冲突与矛盾,大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业务水平、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浮现了偏差和缺失,有损新闻记者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新闻记者的素质也在受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国内无产阶级的新闻记者,一方面应当对的看待成天缠绕人群的三个问题: (一)新闻记者要抗拒虚荣心的诱惑,新闻记者在社会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促成这种变动的因素,一是社会的进步,一是新闻队伍素质的提高。如果新闻记者在这个问题上缺乏自觉性,不从主观上努力奋进,就会玷污新闻记者的名称。只有抗拒虚荣心的诱惑,正

6、确看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才干尽到一种新闻记者应尽的责任,才干赢得社会的尊敬。 (二) 新闻记者应当抗拒物质利益的诱惑,在每一种新闻记者面前都摆着两条路;一条是追求虚荣、奢侈的生活;一条是追求抱负和真理。 爱因斯坦说: “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的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觉得都是可鄙的。 ”2新闻记者要避免自己滑到世俗的道路上去,必须过三关:一是不贪图小利,不随意接受被采访单位,被采访对象的馈赠。二是不追求工资和待遇。 三是不要热衷于经营安乐窝。 新闻记者的工作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新闻的发生而变动的。因此,新闻记者相较于其她职业的人来说,工作要苦得多,累得多。只要有新闻事件发生,不管何时何地

7、, 2就得听令出发,不管多累多苦,都得工作。也正是由于如此,新闻记者的工作最具考验性。 年 月日,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发生一起金矿爆炸事故,这是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金矿爆炸瞒报事件,有关负责人将38 具遇难矿工遗体冒雨掩埋、毁尸灭迹,并破坏了爆炸现场,向死难家属发放两万五的封口费,逼着死者家属签合同,且不让见死者尸体。这样大一起爆炸事件,繁峙县政府向上级谎报“死 2 人,伤 人” 。 年 月2 日,一种死者家属将电话打进中国青年报的编辑部,举报了有关这一矿难的事情,随后中国青年报差遣在新闻采访中心工作的刘畅和照相部记者柴继军到山西调查,冒着生死她们将事情真相一步步揭发。由于朱镕基、吴邦国等领

8、导同志的批示,以及此后原国家经贸委、公安部、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构成的联合调查级的努力,在一年多后来终于真相大白。调查成果表白,在这起爆炸事故中,有11 名记者收受了钞票和金元宝作为封口费,帮着隐瞒事件的真相。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事情的两面性,既有的记者在金钱,物质的诱惑下不能以身作则,没有责任感、职业良心和使命感, 也有的不顾生命危险务必要将事故真相大白的记者,如中国青年报的两位记者,她们为中国的新闻记者作出了楷模。因此,我们必须结识到: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如何,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对的的道路。(三)新闻记者应当对的看待

9、社会评价,记者的特殊地位,使她们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台风中心” ,她们必须在事件刚刚发生或者新事件刚刚露头的时候去报道它:或者歌颂,或者揭发,一旦一篇有影响的报道出来,往往毁誉参半。 记者的责任是报道和揭发事实,但这必然触及很复杂的社会关系,同一件事情的报道你得选择为哪些对象服务,服务对象的不同,必然导致对你的评价也不同,也许有的承认,有的则要推翻你的报道。因此,不管是逆风还是顺风,不管是弱风还是劲风,笔杆子都能直书不谬,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魄力和胆量,更需要对事实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理解,对是非冷静的分析和判断。二、 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 一旦成为一种新闻记者,面对的社会立即就会变得 无比丰富。

10、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景象,要从中找出可以报道的层次来;另一方面,要面对自己所服务的新闻媒体,进而面对自己的读者,让读者接受你所报道的内容;然后,还要面对社会,让社会和公众评判你的 3工作的价值。 记者工作是一门布满了矛盾的社会分工,既要动,又要静;既要耗费大量体力,又要耗付不小的脑力;既要成天关注最新涌现出的动态,又要时时回头看待我们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瞻望出新事物的历史方位;既要向上理解国家的举措,又要往下探寻社会基层最广泛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进入这样一种领域的人,应当具有如何的素质呢?(一)作为一名记者,必须要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这样才干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事情,才干挖掘到好的新闻,

11、这就规定记者要有新闻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最重要的素质。 进入 2 世纪之后,新闻媒体的竞争日益剧烈,要想赢得更多的受众,就必须拥有更多的独家新闻,必须追求独家的新闻信息来源,独家的新闻报道角度,独家的新闻整合和解决措施。新闻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独家新闻的竞争,特别是会议中独家新闻的竞争。独家新闻特别是会议独家新闻,是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品位,风格乃至市场“卖点”的一大关键因素,是媒体在剧烈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而想要采写到此类新闻,记者必须要有较强的新闻发现力。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一文中,对高素质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提出六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善于发现或者找

12、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事实;二是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三是善于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目前多种困难和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四是善于发现和捕获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深刻地揭示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观念上的新变化;五是善于发现和发展规律的新的苗头、新的动向,精确地预测和描绘事物发展的趋势。 3这六个方面都紧紧环绕着一种“新”字,规定记者在工作中必须具有求新思维,即活跃的、积极的、向上的思维,报道那些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没有见到过的、没有报道过的对象。但是记者的新闻发现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新闻工作实践形成的,因此记者

13、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新闻发现力。 (二)要对的结识周边世界,观测时代,把握国情。记者重要依托观测、发现、记录新的事物完毕自己的社会分工的。就国内记者来说,把握宏观的工作,重要集中在观测时代,结识国情上。在任何国度当记者,都要受自己所在的国家的国情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国情,从新闻记者的职业观点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测:第一,现代中国浮现的种种大的趋势,对所有中国人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深刻的影响。第二,这又决定中国社会浮现了 4大量符合大的趋势的事情和细节。 从记者掌握对的的结识论的规定来说,我们有必要看清现代中国的大趋势与多种事件的特性,以及她们之间的包容关系、递进关系。总之,搞报道的过程就是

14、一种时时到处观察国情的过程。这种观测,是一种新闻记者把握题材、内容、思想的重要基本。这项工作做到家了,新闻记者在观测把握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把一切问题都放到中国的大趋势中做文章,促使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新闻的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 (三)新闻记者应当要用国际眼光看待国内事务。当今世界,地区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国内事务的国际联系性明显加强。学习用国际视角观测、把握国内形势,是新闻记者的新的必备能力。 国内记者长期以来习惯就国内写国内,具有国际视角的报道比较少见,这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而作为国内目前的新闻记者,必须要用国际眼光,放宽视野,把我国浮现的新形势与国际形势融合起来,努

15、力扩张报道的“势力范畴” ,扩大影响。(四)新闻记者必须要具有探寻事实真实本质的能力。记者的采访材料,是记者思维的中心,但这个“中心”的两侧,有两大问题决定新闻价值的大小与有无:其一是广大读者的欲知的爱好;其二是新闻业与政府管理角度能提供多大的天地容纳记者向读者释放的这种爱好。这就要波及到国情、政局、人心、民气等问题。 目前的社会上,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现象错综复杂,常常惹出一起又一起的争执、纠纷和官司。记者在面对这些事情时,需要自己的脑筋作出更全面、更客观、更精确的判断,使自己的判断尽量接近事情的本质。 三、新闻记者职业素质的建设和提高的途径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对的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的艰巨任务。因此,新闻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规定,迎接新的挑战,就必须要加强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