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29400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材料二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

2、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材料一反映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该思想有何重要意义?(4分)(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内部三者之间的联系。(4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在毛泽东看来,决定中国“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参考答案(1)思想:必须要建立工农的革命武装,用革命的武装去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意义: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思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找到了正确的斗争方向。(2)工农是主体,武装割据是工农的武装割据,武装是保障割据的重要条件,而形成割据则是发展工农武装的目的。(3)中国的客观环境(买办豪绅

3、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是决定中国“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872年德文版序言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

4、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归纳其得以提出的历史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9分)参考答案(1)观点:发展性观点。条件: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工人革命运动实践的发展。(2)说

5、明: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按劳分配,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小农经济的存在,实行固定粮食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当然会有灾情,就是有灾,也要想法使他们吃饱,抗旱救灾是个好办法。把生产队搞好,自留地分配好。其余如大队企业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有个规定。只要按这些办法办,今年就会是个好年成。是否可以改变形势?我想,今年如果搞好,形势就能改变。积极性要提高。要有信心。机关也动手,开一点荒,搞一点水利,见缝插针。不吃食堂了,农民家里可以节省点,有啥吃啥,使农民有点家底,能够养

6、老养小。这几年把家底搞掉了,要恢复起来,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筑在生产队上面。把生产队搞好,又把农民的家底搞起来,事情就好办了。朱德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1962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章发表的背景,并回答朱德关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措施。(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朱德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5分)参考答案(1)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使国民经济结构失去平衡;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具体措施:分配自留地,办好农村企业,开荒,修水利,解散食堂。(2)评价:朱德提出的经济措施都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

7、;体现了对农村“左”的错误的反思与纠正。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沿途

8、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扬。直到今天,索马里和坦桑尼亚仍然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和中国传统友谊的象征。摘编自郑和下西洋论文集(1)根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活动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影响。(9分)思路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不欺寡、不凌弱”“议价成交”“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等信息,从外交政策、贸易原则和交流方式的角度回答。第(2)问,从加强友谊、促进交流和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影响。参考答案(1)和平外交;平等贸易;友好交流。(2)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亚非

9、许多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废奴派领袖温德尔菲利浦斯说:“尽管林肯先生既不是废奴主义者,也不完全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还是同意代表反奴隶制度的观点。他就像政治象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其价值在于他的位置,只要使用得当,我们就能用他吃掉马、相乃至主帅,赢得全局。”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和废奴派的最高目标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

10、价林肯。(12分)参考答案(1)林肯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联邦统一和美国宪法的权威性,废奴目标从属于联邦统一;而废奴派的最高目标是废除奴隶制,甚至不惜冲破美国宪法的底线实现废奴理想。(2)林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尊重的总统之一,虽然在战争初期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有所犹豫,态度不坚定,对初期战争的失利负有责任,但他能够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动做出调整,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制做出卓越的贡献,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导学号221740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纳粹体制尽管没有废除私有制,但是对经济实施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使得价值规律遭到扭曲。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如同其他领域

11、一样,处于战胜国的严格监控之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其他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干预。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主张加强国有化。但艾哈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竞争尤其重要。从1948年6月起,艾哈德连续发布三个法令,宣布取消价格管制,废除工资冻结,取缔垄断。他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由政府管制的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此后,艾哈德一直为此努力。1957年,联邦德国终于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坚持自由经济的基础上,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等,对经济生活给予一定程度的干预,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同时,国家又通过干预收入分配和劳资关系,通过“阶级调和”和“公

12、平分配”,以确保“经济人道主义”的实现。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哈德推动联邦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哈德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模式对联邦德国产生的影响。(10分)参考答案(1)纳粹德国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扭曲了市场功能;战胜国的严格监控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德国处在探索建立何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历史关口。(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同时强调国家干预。影响:抑制了垄断,保护了竞争,增强了市场的活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联邦德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其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