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328293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米公司swot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小米公司swot分析小米公司简介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让每个人都可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机719万台,2013年售出手机1870万台,2014年售出手机6112万台。小米公司在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及家用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家居产品等领域也颠覆了传

2、统市场。截至2014年年底,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已达22家,其中紫米科技的小米移动电源、华米科技的小米手环、智米科技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加一联创的小米活塞耳机等产品均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明星产品。 内部优势(S)1、 团队优势小米团队人才济济,很多技术人员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科技公司。这为小米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在小米公司内部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这让员工们对小米公司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有巨大的凝聚力,无疑这对小米的发展益处多多。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他们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他们选择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创意。

3、这样能让创意更快更好的诞生。2、 价格优势小米的价格相对于同等手机价格更低,在消费者考虑到性价比时,无疑会选择小米。小米价格低与其成本低是分不开的。对于小米公司来说,能够以低价面世,与供应商的选择有着很大的联系。小米并没有任何的制造工厂,它主要供应商都是曾经在手机市场有着相当地位然而目前逐渐衰弱的公司联合,一方面借用这些公司成熟的技术制造出性能不错的手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公司在手机市场的衰败而导致其供应的议价能力并不会非常强,从而降低了成本。并且小米公司选择不同的公司来合作提供上游零件产品、以及有着不同代工企业的选择,保证了不会受单一供方的约束,也同样降低了成本。小米主要采取了电子渠道加物

4、流公司合作的分销模式。其渠道以直接渠道,短渠道,以及窄渠道为主,由厂家直接供货。小米手机目前的销售,全部依靠小米科技旗下电子商务网站小米网的网络直销,规避了与实体店和分销商的利润分割,避免了网络诈骗和多余成本,杜绝了假冒商品,又很有时尚感,很能吸引年轻顾客的兴趣,同时更强化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库存和物流上,小米科技充分利用其天使投资旗下的凡客等诸多互联网公司的支持,将小米机与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突出其低成本,高效率,快整合,双向推动的优势。3、 营销优势小米手机精确的市场定位,“破盘性”的定价,性能不错的机身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在营销推广方面,小米采用了饥饿营销、微博营销、网站营销、口碑营销

5、、炒作营销等营销方式,这为小米带来了大量米粉,为小米产品的大量售出奠定了基础。内部劣势(w)1、 专利劣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系统显示,截至2014年12月21日,在专利检索总量方面,小米共有1489项,苹果可检索的专利数量为2761项;在发明授权数方面,苹果已获得专利授权的数量是小米的48倍;在外观设计专利上,苹果拥有的专利将近小米的4.5倍。如果和国产传统手机厂商比,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其中超过90%为发明专利,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华为的专利数量为71903项,其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连续7年排名世界第一。因此,不管是与国际厂商比还是与国内厂商

6、比,小米并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与其他智能机制造商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这已经让小米的未来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可以说,其面临的各种纠纷、诉讼和指责只是风险爆发的开始。苹果在与HTC和三星的斗争中,都是在对手如日中天的时候用专利打击对手,效果明显。2014年4月,小米公司宣布进军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0个国家的市场,这些也是中兴和华为的主要境外市场,中兴和华为利用专利权捍卫市场份额也是理所当然。未来,小米公司将面临一场专利大战。2、 售后保障售后问题一直是小米诟病最多的一个方面,小米的服务能否跟上,在最初开放预订之际,小米网站的服务器就开始爆掉,连续数次。此外,随着小米手机销售量的增加,今后的售后服务

7、也将成为小米新的挑战。3、 销售渠道劣势小米的网络直销的方式主要依靠自家的小米官网进行销售,尽管后来又和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进行合作,但考虑到小米手机的需求量之大,其官网经常会出现访问量超常现象,这就让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大打折扣。外部机会(O)1、中国是巨大的智能机市场目前小米手机的销售量和关注度在国内持续升高,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都达到了国产手机的顶峰。即手机将取代pc。因此市场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以及要求也会更高。仅仅在中国有78家做RMCPU,价钱会直线性下跌,促进了整个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和成本的优化。2、 国内目前没有匹敌国外大企业的互联网手机品牌米聊和MIUI打下的用户资源基础将会部

8、分顺移到小米手机上甚至通过已经有超过20个国家语言版本、在国外发烧人群有一定影响力的MIUI小米手机或许一开始就在国际上能有一些斩获3、 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外部威胁(T)1、 新进入者威胁小米手机以性价比高著称,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小米在营销方面的成功也引得类似公司纷纷模仿,比如魅族手机推出魅蓝等系列手机,试图用低价来吸引消费者,掠夺小米手机的市场资源。多家类似的企业采用低价策略,毫无意外会引起竞争,竞争必定会导致销售利润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以小米4为例,到如今小米4已经历多次降价,降价幅度高达800元,将近是小米4定价的三分之一。这样的降价无疑会导致小米4利润创历史新

9、低。为应对此等情况小米推出了智能家居系列,但是在这一方面小米毕竟属于新进入者,技术不够成熟,没有顾客群。在市场资源方面,必定抢不过美的、格力等老牌家居企业。但是从魅蓝手机激增的销售额可以看出,虽然小米公司的销售网络已构建完整,但是新进入者的威胁不可小觑。2、 替代品威胁两个处于相同行业或者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所生产的产品互为替代品,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的行为。对于替代品,小米手机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尤为重要的性价比上。但是如果替代品能提供比现有产品更高的性能与外观优越性,这将对现有产品构成威胁。假如当消费者关注的并不是性价比,而是从产品的功能及产品与个人身份价值的相符性来看,小米就不

10、再是最佳的选择。消费者就可能会转向苹果三星等手机品牌。3、 现有同行竞争小米公司以上掐水果,下掐魅族, 左掐三星,右掐火腿肠的架势出世,势必与同类公司硝烟不断。例如一开始瞄准中高端手机消费的魅族,在目睹小米的营销成功后,也开始效仿小米,做起了中低端手机。例如魅族公司近年来推出的魅蓝系列,这在之前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小米中低端手机销售获得成功后,很多公司纷纷效仿,企图抢夺市场资源,这样的威胁对于小米公司来说不可小觑。机会(O)权重评分加权威胁(T)权重评分加权外部环境1、 中国是巨大的智能机市场2、 国内目前没有匹敌国外大企业的互联网手机品牌3、 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0.20.10.22130

11、.40.10.61、 新进入者威胁2、 替代品威胁3、 现有同行竞争0.10.10.31130.10.10.9总计1.11.1优势(S)权重评分加权弱点(W)权重评分加权内部环境1、 团队优势2、 价格优势3、 营销优势0.10.10.22230.20.20.61、 专利劣势2、 售后保障3、 销售渠道劣势0.10.30.24120.40.30.4总计11.1优势(S)机会(O)1、 实现专利创新,申报更多的专利授权。2、 开启线下实体店或者线下维修店,确保在大量售出的情况下,售后服务能跟进。3、 适当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信誉。4、 米聊社区,增加管理人员,确保用户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吸

12、引更多粉丝1、 招收更多、更好的团队成员,研发更有特色,含金量更高的的小米产品,确保走在智能终端的上游。2、 妥善运用已经有的营销策略,开拓适合、但还没有使用过的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额。3、 建造自己的制造工厂,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做到薄利多销。1、 开发新技术,申请更多的专利授权,改进现有技术,提高产品含金量2、 增加法律顾问,为即将面临的诉讼做好准备,争取在不利的情况下,为己方博取更多的利益。1、 对于已获得成功的营销策略,权衡利弊,从现有的成功里创造更大的成功。2、 从同行处挖墙脚,将竞争者的优秀技术人员拉进自己的阵营。3、 将本公司产品做的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威胁(T)弱点(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