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328229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 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 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 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 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2、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 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动 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3、贡献率。(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分基本 和非基本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 服务质量和效率。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 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三)发展目

4、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 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 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基本适应全社会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 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服务技术。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与流通规模不断壮大。 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和相关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形成一批

5、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 和产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优化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基本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 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二、重点任务(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 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 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推进各类机构根据规范和标准 提供服务,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

6、方案或指南(服务包)。建立中医健康状态 评估方法,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开展药膳食疗。 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 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 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引 导,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全面地认识健康,自觉培养健康生 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加快制定信息

7、共享和交换的相关规范及标准。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 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 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健康体检机构规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业务。专栏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项目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健康体检, 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建立健康管理组织与中医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机制,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

8、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建设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 平。(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建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范和推进中 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 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 传统中医诊所。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

9、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 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标准和 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力 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门诊部、 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专栏2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由国家、区域和基层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 系。优化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技术辐射作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

10、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 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规范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 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对部分基层常见病种,推广实施中药 验方,规范中药饮片的使用和管理。非营利性民营中医医院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 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民族医药特色健康服务发展支持发展民族医特色专科。支持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藏、蒙、维、傣、朝、壮、哈萨 克等民族自治地方设置本民族医医院。规范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技术,在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

11、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 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建立县级中医 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 力和专栏3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科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县 级中医医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残

12、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 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 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 作。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 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 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 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13、,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 务。专栏4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包括: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新机构,以改建转型和社会资本投入新建为主,设立 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延 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创新老年人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研究开发多 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培育中医药健康养老型 人才,依托院校、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 年家政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

14、技能培训。(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等新兴文化业 态,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依据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开展 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医孔子学院等平台,推动中医 药文化国际传播。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 建设一批

15、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 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中医 药健康旅游品牌。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 和会 专栏5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中医药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与监管评估。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依 托现有公园设施,引入中医药健康理念,推出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 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园区。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工程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

16、能竞赛、中 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队 伍,深入研究、挖掘、创作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 传播。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生保健 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 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六)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支持相关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鼓励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适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 产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通过对接研发与使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医深度协作,提 高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