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328192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回顾拓展一 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忆拓展一读拼音,写词语。l n unr m t l shui ji( 绿 毯) ( 渲 染) (马蹄) ( 礼 貌 ) ( 摔 跤 ) jn pio di y b qn u s y li(襟 飘 带 舞 ) (一碧 千里) (翠 色 欲 流 ) 2.给加点字选择对的的意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1)奇丽() 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以预测的;惊异。()翠色欲流() 欲:欲望。想要,但愿。需要。将要。()回味() 味:味道,滋味,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味,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意味,情趣。体会,研究。指某类菜肴、食品。.从“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中找出反义词写在括号

2、里。高歌( 低吟 ) 拘束(洒脱 )跃出(陷入 ) 大方( 羞涩 )4.古诗填空。()“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 奔腾万里 的特点,后两句作者联系神话传说 牛郎织女 的故事,要沿着黄河到天上去做客,想象真是奇特。(2)“趣味语文”中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是这样写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必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国内古代西北边疆的风光,体现了守卫边疆士兵 思乡怀亲 的感情。.连一连,将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下过大雪,整个村庄(银装素裹 )。检阅时,同窗

3、们个个( 精神饱满 )。面对来犯的敌人,战士们( 严阵以待)。展览馆展出的多种工艺品真是(美轮美奂 )。为了建设好青藏铁路,多少人(废寝忘食)。事情竟会变成这样,让人们( 始料不及)。治病需要几十万元医药费,手头这点钱简直就是( 杯水车薪 )。6.默读短文,完毕练习。高原红柳红柳是高原上最一般、最常用的一种植物。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zhetia i ri(遮天蔽日 ),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扯破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

4、,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挣脱了病痛的折磨,让她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爱慕红柳。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zhn la r i(湛蓝如洗 ),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

5、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种援藏的同志说:“人的毕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同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故意义。”她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人们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她又满怀信心地对人们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jian anxan zu( 艰难险阻 ),建设一种美丽富饶的新西藏!”在纪

6、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她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的yin ogamo ( 音容笑貌 ),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词语。(2)划横线的句子中,孔繁森所说的红柳“甘于吃苦”的精神重要体目前短文第2自然段,“敢于奉献”的精神只要体目前第3自然段。()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相似? 答: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和我们学过的白杨相似。 7.交流平台。学习了本组课文,我理解到祖国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有 一碧千里的草原,也有浑黄一体 的戈壁,尚有气势磅礴 的黄河;懂得了西部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增进亚欧和谐往来、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更有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古代边塞诗歌;看到了像白杨同样扎根边疆、尽职奉献的老一辈建设者们,也看到了新一代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发着西部,在世界屋脊上成功修筑了天路“青藏铁路” 。祖国的西部一定会更加辉煌!其她收获: 、学会了“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 2、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远方的朋友:由于信任,因此努力星评价,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