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327411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2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说明“制礼作乐”在当时的主要功能是A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B巩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C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D规范广大民众的行为准则3公元前6

2、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4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3、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5尚书召诰中说“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古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7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

4、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8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这样记载:左传:“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晋书:“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楚庄王问鼎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结合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中央集权的加强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

5、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从“人治”到“法治” 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10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皇帝权威源于祖先崇拜B.皇帝制度源于宗庙祭祀的需要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宗法观念对皇权政治仍有影响11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6、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12一般认为,三公是政务官,九卿是事务官、行政官,职能主要与天子的私事相关。九卿的设置及功能说明封建社会初期A.皇家事务与国事不分B.设官分职考虑成熟C.国家政治事务多而杂D.中央官员彼此牵制1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14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

7、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5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6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

8、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7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1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

9、虚外”19汉旧仪载:皇帝见丞相时,要为之起立行礼,而且“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从西门入。即薨,移居第中,车驾往吊。赐棺、敛具、赠钱、葬地。葬日,公卿以下会送”。在汉代,丞相这种权益的获得已成规制,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严重削弱 B君臣呈现单向交流C皇帝权力部分让渡 D官僚工作效益提高20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21宋初,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辞职,宋太祖随后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遇到一个问题:诏书没有宰相副署,不

10、具备法律效力。太祖本要自己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最后,由领有“同平章事”(即宰相官衔)衔的赵光义副署,才签发了这道诏书。这说明当时A皇权急剧膨胀缺乏有效制约B政治运行程序僵化繁琐C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D宰相制度已经形同虚设22“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名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3汉代察举制注重德行和才能选纳贤才;魏晋九品中正制靠德才与门第“计资定品”,隋唐科举制按年开科,不

11、受私家经济限制,全国统一公开竞选。这一变化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D有利于消融社会阶级24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2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

12、帝王集中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6明太祖朱元璋日理万机,史料记载,从洪武十七年9月1421日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这实质上表明:A废除丞相后,皇帝负担增加B君主专制的加强C内阁地位提高D明代缺乏辅政机构27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2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

13、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29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皇权高度集中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30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后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中央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统治者重视选拔高水平人31明万历十

14、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3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33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