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27155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晨诵.午写.暮读”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晨诵 午书 暮省”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晨诵、午书、暮省”活动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 实、自然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底 蕴的一项重要举措。2010 年秋,我校开始制定方案,并主持编 写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读本,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晨诵、午书、 暮省”活动,并不断拓展活动方式和内容,让学生体验、享受生 动、有趣、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一、晨诵一一晨诵经典书声琅琅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丰 富儿童当下的生活。通过诵读经典,促使孩子提升品德,明辨是 非,砥砺心力,追求崇高,懂得人文关怀与接人待物之道;促进 孩子承民族之精髓,

2、继传统之真功,增学习之兴趣,强大脑之记 忆,提审美之目光,炼人品之丰采。开展晨诵的关键,一是选好 内容;二是训练习惯。为使晨诵活动落到实处,本着“不求甚解, 只求熟读成诵”的原则,学校对经典诵读活动做到“四定”(即 定时、定内容、定目标、定要求)、“四结合”、重评价,具体 如下:(一)“四定”1、定时:早晨到校晨读15-20分钟小时(夏秋7:30-7:50;冬春 7:45-8:00 ):(语数老师辅导)。2、定内容: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诵读,诵读内容要规划,尽量避免和教 参上的选文相冲突,应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有趣的;二是有用的; 三是经典的。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词、上津诗文集、 三字经弟子

3、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适合孩子诵 读的国学经典。具体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90 分年级分学期背诵;另加:一二年级三字经,三四年级弟 子规,五年级增广贤文,六年级朱子家训。3、定目标:每周完成至少23首诗或每月或每学期一篇经典诵读内容) 熟读成诵的目标,具体根据年级、学生实际而定。4、定形式:领读、齐读、自读、对话读,互相带动;或集体随音乐诵读, 多种形式诵读(二)三结合1、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一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自 2011年学校“开展晨诵午书暮省,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以 来,我校注重打造浓郁的诵读氛围,利用师生集会、校园广播、 家长会等宣传经典阅读的意义;精选读书名

4、言、警句张贴 于教室、楼道;制作展板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 贤文、朱子家训等国学启蒙经典配以古色古香的图 片,喷绘于教学楼走廊上,如在一进校园门口处的生活楼上 悬挂少年中国说,启示学生奋发有为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办公楼外,悬挂中华成语千句文节选,在教学楼走廊悬挂三 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国学经典,在阳台悬挂中 国古诗词;在围墙处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长廊,图文并 茂,有拼音及注释,帮助学生认读和理解;每间教室设立班级图 书角,这些设计意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潜心诵经典的氛围。二 是营造书香班级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张贴经典诵读内 容安排表、诵读检查登记表、建立读书成长记录册,还定 期对读书成果

5、进行评比,设立读书成果卡,在教室设专栏 展览等。三是将经典诵读融入校园生活。课间操、放学、中 午上学,校园广播准时诵读经典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 规、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在这样的浓厚的诵读氛围里,孩子们时时受到熏陶,处处受到感 染,诵读经典的热情高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熟记成诵。2、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学校定期举行“古诗诵读大 王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 典诗文临摹”、“经典诗文摘抄”、“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 诗文知识竞赛”、“节日诵诗”、“诗词情景剧表演” “千人 诵读古诗文” “朝读经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犹如 春

6、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千古美文中,他们体味到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领悟了 “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的胸怀;感受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质;学会 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领略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蕴含的真情。这些,必将让孩子们受益终身。概括 起来就是:“记、讲、唱、画、演、写、用”经典。具体是:(1) 记经典。在每个班级的黑板左上角上,由学生专人负责 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名言。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 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 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2) 讲美文。学生把自己收集诵读的古诗文

7、讲给同学听。在 阅读水浒传后,有同学就写出了我看“武松打虎”的真实 性,引发了班上同学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争论。而讲述的同 学在其他同学的注视下激发了更广更深的诵读。(3) 唱经典。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为激发学生 的诵读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我们开展了歌唱古诗文的活动。 收集了如三字经,弟子规读唐诗等古诗词歌曲,同 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唱古诗文。(4) 画经典。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具有 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教

8、 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再给学生讲述了“听取蛙声一片”,“踏 花归去马蹄香”等绘画故事,引发了学生给古诗文配图的兴致。 学生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在为孟浩 然春晓“夜来风雨声”配画中,一位同学就画出了在清晨, 太阳升起,花落了一地,而花草树木叶尖而滴淌着昨夜的雨滴。 让人一下感到了昨夜的风声。此外,在诵读论语时,学生还 想象画出孔子与弟子交谈时的不同地点,环境及人物的面目表 情。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 悟,培养了他们思维力,想象力。(5) 演经典: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展演活动,有的班级 将三字经、读唐诗水调歌头明日歌等部分内容进行编排,分角色

9、扮演,以场景剧的形式表现国学经典。学校先 后举行了“诵读经典,品味书香”-国学诵读比赛、“经典浸润童年 经典伴我成长”经典诵读展演、“舞动童心,唱响校园”等大型诵读展演活活动。尤其是2011年春,我校举行了首义精神耀千秋读书演讲暨征文比赛和“庆 六一经典阅读展演”活动。将“三百千”等国学启蒙经 典搬上了舞台,半夜鸡叫等名篇以课本剧等形式得到 生动地再现,读唐诗等经典作品以音乐剧等形式被淋 离尽致地演绎,更有诵读经典古诗文,做中华好少年 快板舞蹈,尽显经典与艺术的完美结合。(6)写经典。在诵读到一定的程度上,我们便鼓励学生自 己动手写。(1)、改写。古时贾岛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 月下门”上不

10、断推敲,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上”反复斟酌, 看看“绿”能换成哪些词语,然后比较哪个词用得好。用得更传 神,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动笔愿望,希望与古人一较高低。(2)、 自写诗文。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介绍,学 生对古诗文格韵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让他们试着自己写一写诗。(7)用经典。学生诵读经典,能在实际中运用,更能让他们 乐于爱于诵读。这也是我们诵读的一个目标。在实际中,我们就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经典。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 青。看见桃花,教师有意识地诵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面桃花相映红”等 句子,引导学生吟出自己诵读过的与桃花

11、有关的句子,看谁说得 多,说得好,用得当。在作文中,也经常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经 典句子。如有的同学在描写春雨时,就用上了“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3、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为了把经典诵读落到实处,2012年 我校申报市级课题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经过研究、 实验,归纳出了一套比较规范的诵读教学模式:(1)诗词诵读 课流程:情景引入初读经典理解经典背诵原文 情境表演拓展运用;(2)国学经典教学流程:弟子规“诵 读一感悟”式课堂教学模式:启情导入自主诵读明理导 行 成诵践行。4、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班主任每学期组织开展“相约 经典”主题班队会活动,如:利用

12、诵读会、诗文展示会、诗文书 画展、诗编剧、快板、歌唱等艺术形式带领学生唱古诗、对古诗、 诵古诗、演古诗、画古诗、赛古诗,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三) 评价及时,方式多样。为了及时检验诵读效果,我们在教室张贴了经典诵读内容 安排表、诵读检查登记表等,不仅如此,还通过活动定期评 选“书香小博士”,“书香班级”等助推经典诵读,这些检查和评价,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诵读经典的意义之外,大大激发了孩子 们参与的积极性。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周进行“阅读之 星”的评选活动,组织各种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如: 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童话剧表演、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读书 成果分享卡记录卡等,让孩子享受读书的乐

13、趣。二、午书一午书汉字翰墨飘香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 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观其字,知其人”,让孩子从 小练得一手好字,受益终身。午书,就是让孩子坚持每天中 午练字15-20分钟,由语文、数学教师担当起指导学生书写的 重任,在指导中始终贯彻充分准备+有效指导+激发兴趣的宗 旨。1明确午书内容:( 1)随课文学会的生字、背诵的古诗词等;( 2)名家硬笔、软笔字帖、。2明确午书要求:( 1)低年级练写铅笔字;中高年级练写钢笔字(毛笔字)。( 2)各年级侧重点要有不同:一、二年级侧重笔画练习;三四年级侧重结构练习;五六年级侧重行款布局的练习。3、有效指导是写好字的

14、保证。 有效指导是指指导孩子的读写姿势和写字两方面。( 1)指导好孩子的写字姿势: (1)坐姿:身正、肩平、臂开、 足安。 (2)执姿:“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写字前,让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 笔万法。练习时,教师巡查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 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有的教师用写字姿势歌纠正、提醒孩子:“我们学写字,习惯很重要。身正肩要平,臂开两足安。莫 忘“三个一”,看清再描仿。笔笔用心写,功到自然成。”(2)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汉字顺序。书写时,巡回指导,利用利用投影、字卡将所练字的笔画、 笔顺、间架结构、如何占格进行详细讲解。每写一个字,一笔一 画的起笔、止笔

15、,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 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示范。练习先从笔画开始,从横到竖,又撇到捺,从悬针竖到垂 露竖,再到基本的偏旁,从简单的偏旁到复杂的偏旁,归类学习 生字,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每次习字不在数量 多少,而在质量优劣。从一笔一画入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 力求实效。示范书写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 我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 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 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万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 初步的感性认识。4、培养兴趣,教给方法要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 在指导练字过程中, 我们的老师 都有意识的渗透华夏民族的汉字文化, 汉字的演变过程, 每个 时期的不同特点, 穿插讲一讲一些著名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 如王羲之与王献之 故事、 欧阳询是怎样读帖的、 柳公权 “笔谏” 的故事。 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 领略汉字文化。 我 们常说, 坚持讲求写字的质量, 要求学生按照笔画、 笔顺、 间 架结构的规范标准把字写好, 做到笔笔到位, 字字工整。 那 么, 如何做到呢? 首先培养学生“读” 字的能力, 把字写端 正、 美观。 所谓“读” 字能力, 就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