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26885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的养护维修与加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桥梁的养护管理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公路运输上的交通量猛增, 运输车辆载重量加大。 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一些旧桥陈旧老化,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难以适应日趋增长的交通量需要。目前中小桥梁养护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1)交通量问题交通量问题越来越大,旧桥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荷载等级要求。(2)桥梁耐久性问题由于设计考虑欠周,钢筋腐蚀、冻融损坏、碱集料反应和化学物质侵袭、环境影响等,使得结构的承载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尤其是,当混凝

2、土保护层剥露、钢筋腐蚀后,其有效截面积会不断减小,就使得结构的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并不可恢复,严重时还会出现钢筋断裂。 当结构的剩余承载能力低于作用荷载时,桥梁结构就有可能发生破坏。因此,由钢筋腐蚀病害而引起的桥梁耐久性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灾害性问题。(3)疲劳问题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往往含有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 ( 微裂纹和微孔洞 ) 会成核,发展及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地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 如果宏观裂纹得不到有效控制, 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疲劳损伤是钢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有不少因疲劳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案例。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可

3、能是灾难性的。(4)桥梁的超载 桥梁的超载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路段十分突出,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 超负载运营;另一种情况是违规超载车辆的存在。前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规范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及重载车辆的发展所致, 这种现象是必然的; 而后者是由于车辆使用者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超载营运, 这样的违规超载现象在中国公路运输中是很普遍的。超载会使桥梁损伤和裂缝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过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5)偶然事件的发生、撞击 船只和车辆撞击桥梁、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发生车毁、船沉、桥塌的恶性事故,极大威胁着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6)维修资金紧缺、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

4、理 限于资金和材料的紧缺,一方面不可能大量地拆除旧桥改建新桥, 另一方面,还缺乏整套有效的桥梁运营监测和管理的系统,帮助管理者维护桥梁。另外,从桥梁的设计到使用,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还有许多我们所未知的,如桥梁的地震特性, 风振特性及控制及复杂结构确切的空间受力行为和强度机理等方面研究都只能说是初步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加强中小桥梁养护的必要性(1)公路交通量剧增,加快了桥梁老化的步伐。根据车辆调查及车速调查资料,省道干线公路以上汽车绝对数增长230%,县道支线以下公路汽车绝对数增长40%,根据统计混合车拥有量平均每年按13%左右速度递增。(2)超重车、集装车、大吨位车的出现加重了桥梁的

5、负荷,加快了桥梁损坏的进行。由于原桥设计荷载等级偏低,已不适应目前超重车、集装车、大吨位车增多的新情况,造成桥梁承受不起日益增长的负荷而成为危桥。(3)桥梁修建中有些质量较低,造成桥梁使用的“先天不足”。相当数量的桥梁,尤其是早期修建的桥梁,由于资金短缺,设计、施工标准低,加上技术管理薄弱,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这些桥梁使用寿命,有些很快就会变成危桥。(4)桥梁设计计算荷载等级低,限制公路运输能力。在养护的桥梁中,汽-15只占桥梁总数的 30%,汽 -10 以下的占桥梁总数的70%。(5)桥梁管护不善。在大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作用下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造成桥梁自身老化破损,使得桥梁衰老加快,寿

6、命缩短。桥梁养护管理的原则(1)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和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预作防范,增强桥梁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做好雨季的防护工作,减免水毁损失。夏季做好主桥面的降温工作, 以减少高温对桥面性能的影响。冬季做好防雪防冰工作,及时清除冰雪障碍,减少冰雪天气对大桥交通的影响。(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潜改造,合理利用,以降低养护成本。(3)重视调查研究,针对病害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4)尽量采用国内外有关科研成果,推广使用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经验,注意科学养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实施 CBM工程,逐步实现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6)加强综

7、合治理,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7)强化科学管理,坚持“质量否决权”制度。(8)积极开发应用桥梁数据库和养护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传输处理和病害处治对策科学化。(9)大力推广和发展养护机械化,实行大中小结合,以小型为主,逐步实现养护机械装备标准化、系统化,以保障养护质量,提高养护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10)积极研究并增设现代化交通工程设施和服务设施,及时抢险救援,提高桥梁服务水平。(11)建立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加强对桥梁的检查、测试、维护和改善工作。(12)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科学研究, 通过技术进步解决桥梁养护与管理手段方面的种种技术疑难,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1

8、3)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强化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提高养护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14)加强养护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各种材料试验及施工质量检验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15)认真做好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积极开发采用自动化观测和计算机处理技术, 为桥梁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科研等提供全面、准确、连续、可靠的交通信息资料。(16)加强对桥梁设施、收费设施、服务管理设施等的设置、维护、更新工作,保障桥梁应有的服务水平。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的建议(1)提高对桥梁养护的认识,尤其对公路管理部门的基层单位,这一点至关重要。桥梁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的全面养护,当然包括对桥梁

9、的养护。养护中要克服重路面养护轻桥梁养护的倾向, 在桥梁养护中克服如果不加强日常养护维修, 同样小毛病会发展成大毛病,严重者甚至造成桥梁寿命缩短。(2)确定专门人员,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门机构。忽视对桥梁养护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基层公路管理部门没有专门人员负责, 没有桥梁养护和防治技术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 所以各级管理部门应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承担起桥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3)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安排一定经费保证桥梁养护维修经费的正常来源。(4)进行桥梁普查登记,建立和完善桥梁技术档案。我们在日常技术工作中,痛感桥梁资料极不完善,该归档的资料没有归档,该建卡的没有建卡。特别是近几年公路的新

10、改建工作很多,桥梁技术状况变化较大,不在一个规定时期组织一批人员进行一次桥梁专项调查, 难以系统地、完整地查清桥梁的技术状况,建立和完善桥梁技术档案。同时加强桥梁检查和检验,为系统地掌握桥梁技术状况,较早地发现缺损和异常情况,提出养护措施,保证行车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必须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对桥梁开展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5)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桥梁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物,由于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在桥梁养护方面大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即使有附带管一下的人员,其桥梁养护管理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也是比较缺乏的;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各地在桥梁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

11、验表明,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交流,因此妨碍了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变上述状况, 有必要加强对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桥梁养护管理的认识水平,掌握桥梁检查、 检测维修及加固的一些基本方法。(6)加强对桥梁检查检测设备的配备工作。桥梁的检查检测要对桥梁的上部结构、附属构造物进行观察、测量,有许多工作要空中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专业的设备和仪器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 尤其是对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需要的设备、仪器要尽快配备, 使检查的手段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7)增加养护维修和管理资金的投入。增加养护维修和管理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

12、的现代化技术,加大对养护和管理科技方面的投入,实施有效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可以使目前相当数量的桥梁的使用性能得以改善,寿命得以延长,减少和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8)设计健康的桥梁。桥梁设计工程师应重视桥梁的设计,选型方面要便于养护、材料要耐久,细部设计要周全,部分构件要尽可能考虑可更换,并应在可能遭受撞击的部位设置防撞设施,尽可能减少结构的暴露面,经济合理美观。(9)建立桥梁健康档案和健康监测评估系统。桥梁工程具有投资大、设计周期长、使用环境恶劣,易受周围大气、温度、湿度及大气的影响而发生劣化以及长期承受动荷载等特点,因而对桥梁结构进行施工监控和长期健康监测显得非常必要。桥梁养护管理措施桥梁设

13、施维修养护的目的是经常保持其完好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反之,桥梁失养,则必使桥梁处于病害状态,带病工作,既包含着安全隐患,亦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1)配备检查人员。为了了解桥梁的实际状况,需要对其进行检查。这就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查人员,这些人员中的一部分,应当具有桥梁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对管辖范围的桥梁的病害历史有所了解和记忆 (这就须要有精干的常规维修队伍, 而不是临时拼凑的人员);也必须在桥梁上安设固定及活动的检查设备;检查人员还应当携带必要的观察仪表。(2)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 解决桥梁维护的检查设备和仪表问题, 并不困难。只要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充分重视, 拨发少量

14、专款,可由养护维修单位分期分批予以添设。 建议颁发强制性条文,强调检查设备的重要。(3)要遵守中小桥梁的定期全面检查的周期。1996 年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一般为3 年,视情况可 15 年进行一次,似已不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一般定期全面检查应该每年一次;特殊检查应视实际需要而定,而且应该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来承担。在检查的基础上,分析病害,摸清维修、中修、大修工作量,再分轻重缓急去安排维修或大、中修工作计划与资金。通过桥梁病害的检查、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施工考虑不周的问题,发现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使以后的工作得到改进,也有助于今后相关规范条文的修订。(4)桥梁病害的分析和旧桥、危桥的大修加固。

15、其技术上往往较设计新桥要繁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大,而且其经济效益差,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奉献精神的单位和专家,一般是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任务的。 设计理论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往往为了实用和可能,而对问题作了必要的简化,忽略了一些难于计及的因素,有些设计构造只是经验使然,缺乏学理,桥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这些尚有一定的距离。 病害分析时必须花更大精力, 要尽可能要尽可能去搜集已经丢失的原始技术资料, 更多地考虑桥梁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状态, 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维修、加固或局部改造。由此可见,在桥梁设施的管理、养护部门,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质很高的、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他们的工作,以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为主要归宿(当然有其广义的、长远的、重大的经济效益),其事业性质似乎不宜变更。为保持桥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中小桥梁病害进行的检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局部更新和全部重建等工作。中小桥梁病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