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26559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06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级德阳五中天元校区高一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图6是根据司马迀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图6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已经认识到分

2、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3自秦汉以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尤其是地方的郡、县、乡(亭)、里,中央政府运用官僚体系能有效统治到地方村社。这说明A官僚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官僚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地方官僚比中央官僚作用更大 D官僚制度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4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5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因为在朝堂上不守礼节,被丞相申徒嘉严厉斥责,几被处死。后在汉文帝的

3、反复说情下,申徒嘉才收回成命。这反映出当时A君权受到了严格限制 B形成了规范的君臣礼仪C丞相拥有较高的地位 D三纲五常成为行为准则6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公平公正 B保障人民权利 C缩小经济差距 D政府扩大统治基础7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

4、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8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机构”“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9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5、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10在雅典共和国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000人降至21,000人。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000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C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11公元前349年,有一位政治家说:“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材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6、雅典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军事装备需要改善 C城邦政治失去活力 D社会经济严重困难12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A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C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13公元前417年,雅典人最初准备投票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这表明A政治领袖摆脱了制度的约束 B民众的意志容易受到操纵C陶片放逐法已丧失监督作用 D雅典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14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

7、(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15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铁农具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B铁农具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C铁农具在生产生活中已相当重要 D铁农具已经在全国普遍使用16在古代农业科技成果中,农具、耕作栽培这两类的科技成果数量最大,合计占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的1/3。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A追求精

8、耕细作 B重视耕织结合C以家庭为单位 D满足自我消费17.唐宋时期,农民运动的口号多与土地问题有关;到了明清时期,部分农民运动进一步提出了“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口号。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民斗争对象发生变化 B.商品经济对农村的冲击C.农民追求平均主义理想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8以下是关于“古代商业”的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A B C D 19下表为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9、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直隶132527537陕西(关中)143238264江西459545976福建(不含台湾)131205511广东/12701959A工商业市镇迅猛发展 B南北方经济交流加强C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0就阶段性特征而言,宋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高峰。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是宋代A丝织品已远销地中海地区 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以灌钢法制作出锋利兵器 D矿冶业普遍使用煤作燃料21明朝政府下令,有田5至10亩的农户,必须种棉或桑、麻半亩,不种的要交纳棉布或麻布,后来又规定种棉免税。这一变化A加速

10、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求C适应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22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23.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A.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

11、抑商”政策的结束 D.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场所 24据南海沉船考古资料显示,14世纪之前,中国在东南亚的陶瓷贸易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明朝前期的沉船中,中国瓷器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出现贸易上的“空白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前期A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B瓷器业已失去技术优势C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革25.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C中国社会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

12、化的标志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2619141922年间,中国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非常活跃,其投资总额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企业的投资总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A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 B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极具竞争力C列强忙于战后重建而无暇东顾 D军阀割据刺激了民间扩大投资27.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28 表2 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国家工业生产指数钢生铁原煤发电量中国180317252144216英国415759下降78美国2839507891解读表2中数据的变化,最合理的推论是A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于西方 B英美的工业化水平低于我国C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D中国经济对重工业依赖较重2920图1和图2是1959年的新闻报道,它们可用来说明当时 图1 图2 A新闻报道遵循实事求是 B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