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326359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教重于言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身教重于言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身教重于言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身教重于言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身教重于言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身教重于言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教重于言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其手段主要有言教和身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多年感悟中,我最大的最突出的心得便是“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与孩子的交往相处,固然是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说教和开诚布公的谈话,言教的地位、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礼仪、习惯、情感、道德、理念等,除了要让子女理解掌握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即身教。以身作则,是每一位为父母者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作为家长,我们的工作核心、围绕对象是活生生的孩子,

2、尤其是我们所面对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毫无遮掩的童真、童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启蒙者和引领者,家长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可以说我们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心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某种行为的种子。比如:做父母的发现了公共场所忘关的水龙头,不怕费事、走上前去关上水龙头;发现公共楼道灯未关,随手拉一下开关;发现垃圾未入箱即时弯腰拾起投进垃圾箱如此种种,相信你的孩子定会近朱者赤,在心灵深处定会播下以上行为的种子。相反的,如果你口口声声

3、地要求孩子节约不浪费,不迷恋电脑等,而自己却吃一半倒一半,或是钻进电脑出不来,可想而知,这样的说教又有几分力度呢?结果是孩子不但不听甚至还会南辕北辙。可见,以身作则,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会激发孩子自身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不但教会了孩子如何做事,还无形中引导孩子形成了正确的做人理念与道德评价。这不正是每个家长、整个社会所期盼的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身教的重要性。中唐政治家、文学家陆贽说过:“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身教如此重要,应如何发挥身教的功能呢?一、做孩子礼仪文明的示范者。作为父母,都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语言文明。要想培养

4、孩子成为一个拥有文明语言的人,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在公共场合,都不讲粗放、脏话,语气柔和、不粗鲁。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在春风化雨般的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有教养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经常可以看到,在需要排队的场合,大人们常常会图一时方便而插队,我想这样的做法只能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不利于孩子文明举止的培养。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父母能严格遵守公共秩序,我想,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不遵守秩序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仪表是一个

5、人的教养与形体给他人的整体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尽力保持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不邋遢;服装的式样,不花里胡哨而较朴素大方。父母应该通过得体的仪表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给孩子良好的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只有时时处处做好孩子的表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穷的魅力和较高的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二、做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引路人。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曾告诫我们:“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学习最重要的并不是智商抑或教师、学校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习惯的好与坏。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6、,能够大大地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先天才能,它是通过后天父母的培养和指导形成的。因此,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父母的不能仅指靠孩子,也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去帮助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主要的的学习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以及“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等。父母应当从孩子开始读书起,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回家的作业开始做起。一旦读书,或多或少总会有作业。而当孩子要开始准备做作业的时候,父母要及时为孩子准备好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学习用品,以及辅助工具书等,并尽量保持孩子学习空间的安静,这些对孩

7、子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做准备工作并不意味着包办代替,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帮忙,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只需要适时提醒即可。这是第一步。准备好了学习时需要的一切工具,孩子就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寻找某些东西而中断自己的思路,就可以间接地帮助孩子在学习时保持一种专注的精神状态。父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做一些容易导致孩子分心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或蒙头大睡。虽然父母辛劳了一整天,休息一下是理所当然,但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心里的不平衡,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反感,而且也容易制造一些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父母在这段时间里做一些与学习类似性质的事,比如读书、看报等,而且一定要认真。这样,孩子

8、会感觉父母在陪同他们一起学习,会因此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是不无好处的。但由于父母的溺爱,现在很多孩子都表现出明显的好逸恶劳。这种状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是十分重要、刻不容缓的。劳动教育不仅包含着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如洗衣、叠被、打扫卫生、摆放物品等。为父母者,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

9、理玩具及学习用品。每学一件,都要先由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中能不时地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从而获得成功感。其次,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和孩子一起择菜、洗菜;开饭时可和孩子一起搬凳子、摆碗筷,饭后又一起收拾碗筷;可和孩子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助爸爸、妈妈干事情了。再次,带孩子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

10、烈属等。这些事情可使孩子从给别人生活提供的方便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意识。三、做孩子心灵的呵护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不再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固然重要。作为父母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夫妻双方要相敬如宾,努力克制自己,避免无谓的争吵,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对方存在的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11、中播下宽容的种子。四、做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感染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要想学生好学,必先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严的学生。”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周围环境等。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在道德行为上不能以身作则,就会在孩子身上留下虚伪做作、言行脱节的不良思想烙印,这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更有可能让他们形成对父母的一种抵触和不信任,因而失去应有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处处以身作则,在思想、言论、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方面注意为孩子作表率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的行为,大多数是模仿父母的。父母为

12、人要真诚,不可以做“两面派”,因为这样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导致孩子变得同样虚伪。同样,父母也应该坚持做信守诺言的人,尤其是对孩子,不轻易允诺,一旦允诺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欺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写道:“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今天的父母们应该从曾子教育孩子的故事中获得启发:想要孩子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父母应该以自身来做“教材”,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13、五、做孩子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者。父母是孩子人生大海中的第一座“灯塔”。 学习、做人,这些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示范。“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顽强奋斗,锐意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可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父母与孩子,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言教和身教不可分割、不可或缺,但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身教这种非言语手段,树立自身楷模,使孩子学有榜样,这不失为教育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比言教更有事半功倍之效。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