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25687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姜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学术论文写作”题目 浅谈传统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 班 级 08汉语言文学(师范)姓 名 姜杨 学 号 Q0835117 指导教师 鑫鑫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一、论文题目如:浅谈传统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二、该论文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阐释相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一种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而相声中的传统相声更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吸收了各种艺术和生活的营养逐渐形成的。相声的出现是从单口开始的。传统单口相声定型于中国从封建社会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它继承了我国自古代滑稽以来讽刺文学的优良传统,“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同时,它的形式也与以讽

2、刺见长的特点相适应,形成为既不同于短篇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的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由于它的发展与正在变化中的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数作品表现了城市劳动阶层的思想倾向,有些作品讽刺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贪官污吏、地主老财,无情地揭露了那黑暗、腐败,尔虞我诈,趋炎附势,金钱万能的人间世。优秀的单口相声传统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经剔抉疏理,现在依然闪耀着它固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光辉。三、该论文所涉研究内容目前研究概况(含发展趋势)的阐释对于传统单口相声的艺术特征,近年来也颇有进展,既有文章,也有专著。它有两种:一种是方成撰稿,主要从相声、漫画和讽刺诗等方面着手分析;一种是薛宝琨

3、撰稿,从相声、笑话、喜剧、民间小戏、谐剧、独角戏、三句半、幽默小品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艺术中,引人发笑的一般是轻松别致和显示智慧、大出意料的细节。同时,曲折含蓄的手法,迂回的启发式的语言形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都是酿造笑的艺术手段。 四、拟开展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少于150字)1.主要内容1.传统单口相声概述2.传统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2.1内容上的艺术特色2.1.1巧妙地嘲弄封建皇帝和朝廷重臣,蔑视王朝统治的权威2.1.2无情地揭露封建官吏的贪婪、昏聩和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2.1.3把财主们的自私、愚蠢暴露得淋漓尽致2.1.4揭穿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描绘了封建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解体2.1.

4、5还有很多作品是刻画小市民和游民阶层的2.2语言的上的艺术特色2.2.1通俗易懂,明快动听2.2.2具体形象,生动活泼2.2.3用词广泛,丰富多彩3.传统单口相声的发展与意义2.重点或难点 内容上的分类讨论其艺术特色3.预期取得的成果资料收集较多,指导老师呢已经做了简单的指导,初步了解了传统单口相声的艺术特色。五、已查阅的参考文献1 金名著.相声史杂谈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2王决、汪景寿著.中国相声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3 冯不异、刘英男编.中国传统相声大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第一版.4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传统相声汇集 M.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1980年1月出版5汪景寿.试论相声的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第6期 6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J.博览群书,2008年第2期7薛宝琨.中国的相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