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3252996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要学生版 一、本单元的重点 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既有对春的描绘,又有对秋冬的热爱。总之,本单元侧重描景,抒情。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名家名篇为主,又有时文,有助于我们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和修辞手法。 二、复习设想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引导学生模仿名家名篇说和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感情。 朗读要多听示范,对名篇要达到熟读成诵。 三、复习重点 1.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及热爱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复习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说话和仿写 掌握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第一课时 (一)教师点拨本单元的重点 景物描写的技巧及修辞的合理运用。 (二)学生自由复习 1读课文,摘抄精彩句子,以应对语感检测题。 2复习课后作业和同步训练。 3结合自己手中的辅导资料、课外书、考过的试题,自主复习。 第二课时 复习本单元课内重点语段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

3、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

4、,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选文段描写的是 和 。 2、文段从哪几个角度写风的?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3、文段中画线句子a从 上(味、嗅、听、视觉)写春风。 4、文段写春雨渲染了一种 、 的优美气氛。画线句子b写出了春雨的 、 、 特点,这和杜甫写春雨的两句诗极为相似,这两句诗 、 5、文末三段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 的特点,这三段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6、写出你积累的描绘春的古诗句(至少三句)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5、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 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 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文中三个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依次是 、 、 2、文中第句话说“妙”,“妙”在何处? 3、文段第句运用的修方法分别是 、 、 。 4、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给文段加一个标题应是 。 5、反复朗读画线的句

6、子,这句话写得生动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好? 划分文段的层次,概括大意。 。 (三)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天净沙 马致远 A B 枯藤老树昏鸦, 平沙细草斑斑。 小桥流水人家, 曲溪流水潺潺, 古道西风瘦马。 塞上清秋早寒。 夕阳西下, 一声新雁, 断肠人在天涯。 黄云红叶青山。 1、这两首散曲均出自马致远笔下,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2、这两首散曲的主旨句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首散曲在景物描写上有何不同? 。 两首散曲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 第三课时 复习本单元课外重点语段阅读题 春之怀古 张晓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

7、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 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第三,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絮,每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城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

8、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旅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病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大竞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笑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

9、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记忆,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脚跟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内敛( )吟出( )旌旗( )燕巢( ) 水廓( )虔诚( )祝祷( )仓颉( ) 啮草( )多汁( )浣纱( ) 2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l)“冷面”和“花面”是各指什么说的? (2)请回答“噗嗤的一声”这个短语的表达作用。 (3)语段中的“歌”是一首什么歌? (4)画横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其表达作

10、用是什么? 3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的是哪几种景物? (2)“哭”、“急”、“吟”三个词各表达出了什么? (3)为什么说“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 4“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城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5第三自然节中“攻陷”“控制”两个词各表达出了什么? 6请用自己话回答第四自然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7“小羊感到多汁”“孩子感觉到飞腾”“脚感到舒活”“素手感到水的血脉”的原因各是什么?四个“猛然”表达出了什么? 8为什么说“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

11、样的心理感受? 9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 10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12读此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 冬殇 尚玮珉 落叶奏响了冬之序曲。于是冬轰轰烈烈而来,铺天盖地而来。 ()的月季花米谢先萎;树丫()的肌肤变得干涩;()的鸟儿开始为生计发愁一切都镶上了冬的色彩,一切都烙上了冬的痕迹。 青纱帐被冬收拾得无影无踪。原野是一味的辽远,一味的空旷。你站在原野,最突出的感觉是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几乎不存在。 万物在冬的面前臣服,而瘦削的菊率先发起抗争,她如大提琴奏出的低沉而奋进的音符,在轰鸣的冬之

12、曲中显得那样执著,那样坚定。 冬愤怒了。他想主宰世界,并高傲地自信:最终胜利属于自己。 放纵的风在原野飞驰,无情的雪在空中狂舞。树丫可怜地摇摆着,电线剧烈地呻吟着,雪雾疯狂地翻滚着 冬在宣泄自己的威严,冬在扫荡敌对的力量。菊一败涂地,死于风雪之下,低沉而奋进的抗争旋律戛然而止。腊梅与雪莲却揭竿而起,继大提琴奏出小号高亢而激扬的旋律。 风停雪止。原野死一般沉寂。一切被白色所覆盖。这是冬最得意的杰作,最席洒的一着。此时,茫茫雪原的气慨不是比大漠雄风更冷峻吗? 然而,当腊梅与雪莲高擎太阳的火把将冬雪焚烧时,冬的威严,冬的腐洒,冬的博大荡然无存,如丧家之大发出痛苦的哀号。腊梅与雪莲傲然挺立,竖起与冬对

13、峙的大纛与冬为敌的队伍越来越大。冬一次又一次惨败。 树丫把浑身的劲头凝聚在芽上,展示出青春的骄赦;弱小的野草昂起了头,面对冬毫不示弱;菊的儿子从冻土钻出来,注视着狼狈不堪低头不语的冬很开心 一向滥施淫威的冬如今孤立无援,绝望的泪水打湿了土地。他回顾自己辉煌的历史,回顾自己设想征服世界的宏图,回顾万物在他面前服贴的样子那时他是那样的得意,那样的无所顾忌。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过去。 面对挑战,冬流下了最后一满眼泪,不战而死,他作一缕青烟溶入阳光之中。 冬死了。春说:“冬应该多一份温柔;夏说:冬应该多一份热烈;秋说:令应该多一份诚实。 1文中的一、二、三节之间排列是有顺序的,它们的顺序是( ) A空间

14、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 2三段文字中洋溢着一个主旋律,它们是( ) A歌颂B抗争C兴奋D呐喊 3用“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形容冬的到来,表明其什么特点,请选择说法最恰当的一个( ) A形容冬声势浩大的气派。 B形容冬不可一世的神态。 C形容冬来势汹汹的样子。 D形容冬大张旗鼓的来势。 4第二段括号里应填的词语是( ) A娇艳柔嫩欢快B娇艳欢快柔嫩C柔嫩欢快娇艳D柔嫩娇艳欢快 5文章中安排菊、腊梅、雪莲等的出现,其顺序与相吻合。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它们的反抗,如菊用来比喻,其旋律特点是 ,而腊梅和雪莲用来比喻,其旋律特点是。 6“绝望的泪水打湿了土地”。文章语言非常形象,这句话的意思是: 7本文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是( )A象征B烘托C对照D比喻 8春、夏、秋的最后的议论,表明对冬的它们的说法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