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245114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I)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t)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ung)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B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yu)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ho)虎啸。C比如我这行(xng)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p)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供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

2、上都无光了。D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mi)上。一尺来长的黄色、兰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出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xi)吗?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刘禹锡陋室铭)C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D万钟则不辩(辩论,争论)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B、冰心的自由体小诗,晶

3、莹清丽、轻柔隽逸,被人称为“春水体”。C、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等。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主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肝脑涂地。B在不久前结束的日本横滨世乒赛上,中国军团不负众望,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C.工地上的灯亮得如同白昼,使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也黯然失色。D.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因此我们不必为昨天的挫折而萎靡不振。5下列句

4、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诬蔑。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C浏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6标点使用错误的是()A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B“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C“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警官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D.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二、(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5、。(二)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14-17题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

6、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

7、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

8、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

9、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7.阅读第10段划线句子,分析错误的是:( )A 此句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B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C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D 显示出类在自然中可以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一切。8. 选文第二段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有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B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C 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

10、D 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9.如何理解“蚂蚁国”的故事?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B、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C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D 运用象征的手法,显示出蚂蚁对那树的不舍和依恋之情。1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B第段“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

11、的愚昧和冷酷。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二、(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

12、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13、,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1.选段中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12.这三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由整体到局部 B、由现象到本质 C、由主到次 D、由概括到具体13.这三段文字所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 作比较 B、下定义 作比较C、分类别 下定义 D、举例子 下定义14.下列对文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作用是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B、“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自然中无比

14、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显得生动形象。C、“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对物候加以解释。D、“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抓住了物候学的本质属性对其作了概括说明。四、(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15、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返回) B猛浪若奔(飞奔) C互相轩邈(高) D从流飘荡(随着)16.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县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诗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树上蝉儿一声又一声地叫着,山中的猿猴的啼叫却没有蝉声响亮)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