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杠杆2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324363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 杠杆2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节 杠杆2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节 杠杆2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节 杠杆26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节 杠杆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 杠杆2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杠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的定义。(2)知道杠杆五要素,并会作图。(3)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通过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3)经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使用。(2)乐于分析生活中各种杠杆,形成使用杠杆便于工作的意识(3)通过探究培养合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1)画杠杆的示意图。 (2)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分组讨论 观察法四、教学用具杠杆、钩

2、码、铁架台等 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农民的杠杆(学生观察杠杆的特点)都有一定的硬度硬棒。有转轴固定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点转动能绕固定点转动。学生举例:杆秤、羊角锤 、火钳 、 剪子(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示范作图,学生练习下图。在下图中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注意:1. 力臂是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2. 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力臂长度用

3、大括号标记,垂直的应有垂足。衔接: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达到平衡了。那么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具备什么条件杠杆才会平衡呢?(二)、杠杆的平衡条件设计实验:仪器、猜想、步骤、数据表格注意事项:(1)实验前和读数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进行实验:(1)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目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并记录:F1、L1、F2、L2。(3)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1)(2)步骤并记录。数据表格:次数F/NL/mF/NL/

4、mF1L1/NmF2L2/Nm123数据处理: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 F2L2或 F1 / F2 = L2 / L1(三) 、杠杆的计算阅读课本,自学了解杠杆的计算思路,并完成下题。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针对学生认知的规律,分解成两节课。第一节讲的是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平衡条件;第二节讲的是三种杠杆。本届课的重点落在定义的得出、五要素作图、探究实验、杠杆的计算上,教学设计上突出一个“连贯”,将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使学生生成知识具有系统性。缺点:本节课给与学生实验的时间稍长,影响了后边杠杆计算的教学进度。以后会调整教学结构,以配合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