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239775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十三段太尉逸事状随堂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段太尉逸事状(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求谕谌谕:向求情B取骑马卖,市谷代偿 市:买C过岐,朱泚幸致货币 幸:可能D其故封识具存 识:标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大杖击二十,垂死 洎牧以谗诛B乃我困汝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农且饥死,无以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吾其还也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太尉判状,辞甚巽B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C谌虽暴抗D皆解甲,散还火伍中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即自取水洗去

2、血,裂裳衣疮B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C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D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写郭晞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晞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C段太尉将郭晞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晞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D本文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10分)(1)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4分)译文:_(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3分)译文:_(3)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3分)译文:_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4、”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_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

5、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操兵乘城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

6、就8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 B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

7、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4分)译文:_(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译文:_(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分)译文:_三、语言运用(10分)1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几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数十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假如中央电视台要评选

8、“感动中国”历史人物,请你为段太尉一段颁奖词。(6分)答:_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4分)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_。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_。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答 案1选AA项,谕:告诉,使人知道。2选CC项,均为副词,将要。A项,介词,用;介词,因

9、为。B项,是;竟然。D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3选DA项,“巽”同“逊”;B项,“嗛”同“慊”;C项,“抗”同“伉”。4选DA项,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B项,意动用法,以为羞耻;C项,使动用法,使陷入困境。5选CC项,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6(1)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为所欲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2)马上自己动手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迹,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亲手为他敷上良药,早晚自己先喂农民,然后再吃饭。(3)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以后换成谷子交给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7选DD项,

10、成就:成材,成器。8选C表现其为人洒脱;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9选AA项,“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10(1)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2)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3)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11(示例一)用勇敢书写气壮山河的传奇,用仁信展示爱民如子的情怀,用不贪描画清正廉洁的风骨,用生命捍卫尽忠报国的誓言,善哉,段太尉!(示例二)如冬日里的一缕和煦的阳光,像黑夜中一簇耀眼的火光,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一些温暖,一些期盼。段公,你是百姓的守护神!(示例三)你是腐败的社会里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洁白如玉;你是茫茫夜空中闪烁的星斗,灿若明珠。你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有你在,社稷安。12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