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323029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苍松文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前言- 1 -1.1 任务由来- 1 -1.2 工程概况- 1 -1.3 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 1 -1.4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3 -1.6 勘察工作说明- 4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5 -2.2 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5 -2.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7 -2.4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 10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0 -2.6 地震效应- 13 -3.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4 -3.1场地稳定性及环境工程条件评价- 14 -3.2各地层岩土性能评价- 14 -3.3穿越方式、穿越层

2、位选择建议- 14 -3.4土石分级- 15 -3.5岩土工程施工注意事项及防治建议- 15 -4. 结论与建议- 16 -附件:1、排水管线迁改工程管道地质勘察技术要求(施工阶段勘察)、勘察布孔平面图及排水管道纵断面图2、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见证报告图表部分序号图表名称图号张数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2016.0.02.25-112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及e-p曲线图2016.0.02.25-223水质分析检测报告表2016.0.02.25-324易溶盐检测报告表2016.0.02.25-445图例2016.0.02.25-516勘探点平面配置图2016.0.02.25-617工程地质剖面图20

3、16.0.02.25-718钻孔柱状图2016.0.02.25-889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2016.0.02.25-92建筑土木a1. 前言1.1 任务由来受公司委托,按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出的“汇景发展环球中心地块排水管线迁改工程管道地质勘察技术要求(施工阶段勘察)、勘察布孔平面图及排水管道纵断面图”(附件1)要求,我公司于2016年3月初对汇景发展环球中心地块排水管线迁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1.2 工程概况拟建设的汇景发展环球中心地块排水管线迁改工程管道项目沿白沙路进行布设,位于白沙路与书院路交叉口位置,起点为P1点(坐标:X=96894.253、Y=476

4、79.991),出站后沿白沙路向西,途径P2点(坐标:X=96887.704、Y=47576.273),再沿白沙路向东南方向到达终点,终点为P3点(坐标:X=96859.396、Y=47549.097),其中P1-P2段走向为266,P2-P3段走向为224。拟建设的排水管道水平长度143.20m,设计2个顶管接收井(P1、P3点)和1个顶管工作井(P2点),管道直径d=1200mm,设计管内底标高为36.6837.40m,管道埋深约5.648.30m。本次穿越工艺设计拟采用全线顶管施工的施工敷设方案。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和拟建构筑物特点,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 (200

5、9版) 及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拟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甲级。1.3 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1.3.1目的与任务通过地质勘察,为汇景发展环球中心地块排水管线迁改工程项目沿白沙路的顶管施工设计提供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查明沿线工程的地质条件,不良地质区段的工程地质特征等。取得必需的工程地质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内容与要求如下:1、 勘探点宜沿管道中心布置,当条件不允许时,勘探孔可适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移位,勘探点间距详平面。2、遇到不良地质地段(如垃圾土、松

6、软土、淤泥、未经沉实的回填土),可视情况增加布孔,具体请联系设计单位。3、考虑管道埋置深度,勘探深度至少应达到管底设计标高以下5m。如遇特殊情况应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4.0.7.14.0.7.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0)要求增加勘探孔深度。4、 场地内如遇流砂或地洞应予钻穿。5、 查明各层土的土基类别,土基干湿类型,测定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6、 对管道有关的地下水做简单的水质分析。7、 钻孔前必须详细调查钻孔位置的地下管网情况,以避免钻孔时破坏地下管线。8、其他要求应满足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1.3.2应提供的资料1、提供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7、纵剖面图,钻孔柱状图。2、对地质和水质有详细描述和工程地质评价的勘察报告书。3、提供的资料应符合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有关资料整理编制的要求。1.4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本次勘察参照的技术标准中

8、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30-200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1998)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的勘察手段主要以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岩石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的规定,本次勘察共完成的工作量见下

9、表1.5:工作量统计表 表1.5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1本次钻探米/孔115.80/82取试样采取级土试料件83采取级土试料件64采取水试料件25原位测试本次标准贯入试验次/孔23/86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米/孔6.50/77抽水试验降深/孔2/28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件149室内水质分析试验件210易溶盐检测件411测量定点处81.6 勘察工作说明1.6.1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及位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勘察布孔平面图”上确定,共布置8个钻孔,编号BK1BK8。 1.6.2本次勘察所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与建设单位提供勘察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一致。勘察点测量成果采用长沙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10、以测量控制点A(X=103854.810,Y=46928.530,H=42.34)及C(X=103724.270,Y=46953.29,H=42.05)为坐标、高程起算点,采用索佳SET510型全站仪,以极坐标法实地施放各勘探点。因图幅限制,引测点位于图幅范围外,未标示在勘探点平面配置图。1.6.3各钻孔施工完工后,采用水泥砂浆(黏土球)对钻孔进行回填,地面均恢复原貌。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设的汇景发展环球中心地块排水管线迁改工程管道项目沿白沙路进行布设,位于白沙路与书院路交叉口位置,起点为P1点(坐标:X=96894.253、Y=47679.991),出站后沿白

11、沙路向西,途径P2点(坐标:X=96887.704、Y=47576.273),再沿白沙路向东南方向到达终点,终点为P3点(坐标:X=96859.396、Y=47549.097),其中P1-P2段走向为266,P2-P3段走向为224。场地原始地貌为湘江冲积阶地,现为城市市政道路(白沙路和书院路),场地地势平坦。本次勘察,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42.4044.00m之间。2.2 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2.2.1地质构造勘察场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断块区,长江中下游断块凹陷西南部的幕阜山隆地区内。构造体系上,长沙市位于平(江)衡(阳)新华夏凹陷带的长潭凹陷区,平江穹褶断裂和潭宁凹褶断裂两个次级构造单

12、元的接触处,湘江由接合部位流过。以湘江为界,西岸属褶皱丘陵岭,东侧为内陆湖相沉积的白垩纪地层。区内构造形迹不甚发育,岩层层面稳定、产状平缓,岩体整体性总体较好。建设场地褶皱不发育,断层不发育,岩层层面起伏较大、产状较平缓,勘察场地及其附近未见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构造,建设场地属于构造稳定区。 2.2.2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揭露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各地层的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2.2.2.1人工填土(Q4ml)层:根据其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素填土-1及杂填土-2。1)素填土-1(“-1”为地层编号,下同):褐红色,主要由黏性土含1015%的碎石组成,系新近堆填而成

13、,稍湿,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我固结。仅在BK5、BK6号钻孔遇见该层,层厚5.307.00m。2)杂填土-2:褐黑、褐红色,主要由碎石、砖块、砼等建筑垃圾含515%的黏性土组成,为修筑原路基堆填而成,系新近堆填而成,呈松散稍密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我固结,表层为水泥路面砼块,厚度约2040cm。在BK1BK4、BK7、BK8号钻孔遇见该层,层厚1.803.10m。2.2.2.2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1)粉质黏土:褐红、褐黄夹灰白色,具网纹状结构,呈硬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2.407.20m。2)圆砾:褐灰、褐

14、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不均匀含2040%的卵石,卵石粒径一般在24cm,最大者可达8cm,呈中密状态,亚圆形,不均匀含515%的黏性土及中粗砂。所有钻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层厚5.005.40m,层厚不详。上述各地层的分布规律、埋藏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图号:2016.0.02.25-7、8)。2.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3.1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在钻孔中采取了8件级土试料及6件级土试料进行了室内土壤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试验成果详见“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及eP曲线图”(图号:2016.0.02.25-2),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场地内各地层的室内试验指标统计于下表2.3-1: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2.3-1地层 统计项目指标统计个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m标准差f变异系数修正系数s标准值k素填土-1天然含水量w(%)228.530.229.4天然密度 (g/cm3)21.791.821.81比重 Gs22.74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