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试验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22427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野外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野外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野外试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野外试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野外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试验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近年来,有关利用合理的水稻种植模式, 尤其是水稻品种间栽或混作来增 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这方面的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本次实验就是为了探究增加稻田生物多样性对害虫飞 虱的影响,通过观察稻田生物多样性对飞虱繁殖力、抗药性、致害型、天敌数量、 对水稻病虫害的等影响,从而去研究其中的相关影响机制。以期能减少化学农药 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更好地去发展生态农业。二、试验材料由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水稻种子,选取以下两种:植优523: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0132天。科高 102.9106.3厘米,株型中散,分蘖力中

2、强,穗大粒多。中抗稻瘟病,全群抗 性频率78.57%89.7%,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7.5%75%和85% 98.4%;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7级)。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 叶枯病,耐寒性中弱。特优816: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2天。科高 112.9115.6厘米,植株较高,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弱,剑叶较宽、长, 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6.6%,对中C群、中B群的 抗性频率分别为98.0%和92.1%,田间监测结果表现抗叶瘟、高抗穗瘟;感白叶枯 病,对C4菌群、C5菌群分别表现感和中感。田间均无抗飞虱抗性表

3、现。三、试验设计试验设三个处理,分别为A:单作植优523、氏单作特优816、混作植优523 和特优816,其比例A: B=5: 1设三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0 m2,总面积大概3 亩左右。如下图所示单作A防虫网混作AB防虫网单作B单作A防虫网混作AB防虫网单作B单作A防虫网混作AB防虫网单作B各个处理采用相同的耕种方式,2-2.5万蔸/亩,大概是13cmX20cm的种植密度。四、调查和取样方法1、病虫害分级采用盘拍法选择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季水稻每个处理调查5次,每15天调 查一次,每次选5个点,每点20丛,共调查100丛。统计每个处理的褐飞虱总 数。0000o oo O0000ooo O级别1

4、2345危害程度轻发生偏轻中等偏重重百丛虫量 百丛/头4000,以下几种田间抽样方法取样原则:一般是抽样点越多,数据越精确病虫害分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褐飞虱分级标准如下2、抗药性分析目前还在阅读相关文献看看这方面如何去评价3、产量统计分析秋收季节和农民做好沟通,在收割晒干入库之前称量每个处理水稻产量,每 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做好记录。4、致害型变化分析每季水稻取样 2 次,飞虱首次迁入第 1 次采样、 收割之前第 2 次采样。每 次各处理取样 100 头左右带回实验室用 TN1 水稻饲养,然后用蜜露法进行其致害 型检测,分析水稻品种多样性对褐飞虱致害型的变化影响。5、繁殖力变化分析在水

5、稻褐飞虱第一次迁飞进来时第一次取样,收割之前第二取样,把采取的 样品带回实验室,选取繁殖力相关的基因 vg、Fizzy 等进行定量 pcr 检测,看表 达量的变化,从而去反映褐飞虱繁殖力的变化。四、田间管理根据当地的情况一般是四月初播种、四月底插秧、10 月初收割。田间管理采 用有机水稻生产的种植管理方式(见附件 1) ,对各个处理采用相同的种植、 耕作管理方式。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时,除了试验设计过规定的处理间差异外, 其它管理措施力求一致,减少个处理间所产生的误差。五、结果分析按照实验设计取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相应的进一步研究,如褐飞虱繁殖力 变化、抗药性检测和致害型的检测均需在实验室进行,

6、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六、实验过程记录情况做好田间试验的各项操作、观察试验所产生的相关情况记录,尽可能记录详 细,收集足够的基础信息资料,为结果分析提供足够的依据和素材。(可设计一 张表格,按照表格要求记录)有机水稻种植区要求环境无污染,灌溉水源干净,并保护好周围环境及 自然生态,完全按有机农法执行标准栽培。一、品种选择:由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适应土壤和气候特点, 对病虫害有良好抗性的有机水稻品种 。二、培育壮秧:2.1 大田亩用种量 3-4 斤。采取育秧盘育秧,要求每孔育苗 4-5 株,并 进行稀培壮秧。2.2 秧田施肥:亩施水稻专用有机肥 100 斤,腐熟家栏粪 15-20 担,中 稻采用

7、湿润薄膜育秧,防止大雨冲散种子。2.3 秧田管理:保持秧田湿润,1 叶 1 芯至 2 叶进行揭膜两端通风炼苗, 移载前亩用生绿BT100克加纹霉清200克兑100斤别无喷施以防治 病虫,带药下田。三、大田有机栽培管理:1.1 合理密植:有机水稻因全程施用有机肥分蘖能力较施化肥弱,因此应 适当加大移栽密度,亩插 2-2.5 万蔸,保证基本苗 8-10 万,可采用 4 X6寸、4X7寸、5X6寸。肥田少插,瘦田多插每蔸4-5苗。1.2 有机水稻肥管理1.2.1 最后耙田亩施有机水稻有机专用肥 160 斤基肥,并可增施腐熟的 农家肥和草木灰作补充。1.2.2 追肥:插后5-7 天亩施水稻有机肥专用肥

8、 80 斤,并结合中耕除草, 一定实行人工除草,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剂。1.2.3 实施稻草还田,并种植豆科绿肥,进行土壤培肥,以增加土壤有 机质,维持土壤肥力。1.2.4 禁止施用一切化学合成的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1.3 有机水稻大田水分管理1.3.1 施肥后让田中肥水自然落干,并露田 1-2 天以利根子下扎,排除 有毒气体,避免肥水流失。1.3.2 返青分蘖末期,抛秧田,保持薄坡水以利立苗,立苗后实施浅水 勤灌。1.3.3 分蘖末期1.3.4 晒田健苗,当苗封行快拔节时,要进行排水晒田,晒至叶色稍退, 田间泥不陷脚,表土露白根,分蘖停止,茎秆粗壮。1.3.5 孕穗至齐穗期:浅水勤灌,保持

9、浅水层,做到有水帛穗。1.3.6 灌浆成熟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实施间歇灌溉做到陈水未干, 新水不干。1.4 有机水稻病虫防治1.4.1 实施杀虫诱然害虫,降低大田虫口基数,田间产卵量。1.4.2 实施放小鸭下田吃虫,可除去稻基部害虫及地下害虫。维鸭入稻 田 10 天,喂全饲料为主;20 天内每天喂 2 次;20 天后喂稻子, 一 天一次,关键还要根据虫害发生的情况,虫多,少喂或不喂;虫少、 草少,适当喂一些。总之鸭子养得太肥和太瘦都不利于鸭稻共作技 术发挥。稻田水的管理,鸭子小,水浅些,随着鸭子不断长大,田 间水可以逐步加深,最深不要超过 10 厘米。1.4.3 释放天敌(赤眼蜂等)防治虫

10、害。发现虫卵或少量幼虫时释放天 敌最佳。1.4.4 根据预测预报稻纵病卷叶螟产卵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并 利用生绿 BT 防治。1.4.5水稻分蘖盛期,快封行时,亩施纹霉清200克加生绿BT100克防 治纹枯病和虫害。1.4.6 一旦发现稻瘟病,可用农抗120防治。1.4.7 严禁使用化学农药,维护好杀虫灯并充分利用,保护好田间青蛙、 蜘蛛等有益的害虫天敌。1.5 有机水稻杂草除防治1.5.1 实行人工除草除稗工作。1.5.2 稻田可放养红萍以抑制杂草生长。1.5.3 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1.5.4 田边的白花草注意不要除掉,因为它是天敌的寄生。四、收割 以人工收割为主,若采用机械收割,必须保证收割机不漏油。 晒谷以自然晒干为主,晒干后用干净的包装袋包装干谷。 保证整个收割、干谷过种不受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