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古诗-赏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322355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古诗-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古诗-赏析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注释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瀑布寺:未详。内容与诗庙无涉,“寺字疑为衍文。攒:聚积。雪剑:寒光闪灼的宝剑,喻群峰。冰帘:指瀑布。哀猿:叫声凄厉的锆猿猴。弄云尖:在白云缭绕的山巅帝叫、嬉戏。“血华句:即“杜宇啼血华,谓杜鹃帝血,鲜血变成了鲜红的杜鹃花。华,同“花。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末句:谓同人心相比,这山峰并不算险恶。译文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云间。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吼。但是比起人心

2、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赏析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挖苦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全曲可分两层:前五句为一层,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从而为第二层(“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第一层:写山与瀑布之“险。前两句清楚写实,写雪剑峰攒,写冰帘“悬崖,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峻高寒。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衬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

3、声音之出现,使“险恶的天台山染上更为悲凉凄厉的气氛。通过这奇妙并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一种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第二层:写人心之险。这层就一句:“比人心山未险,并且以之煞尾,颇出人意外。不过,上下观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写的天台山之“险全在于托出这一句。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真乃豹尾。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张可久擅长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

4、,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在作者看来,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出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到达写景为议论效劳、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怒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此外,本曲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惧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那么意味无穷。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成效。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满。不知道相声“抖包袱的结尾艺术是不是受此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