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22349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论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面对当今财经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承当起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参观文化古迹、重视传统节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财经类院校主要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院校,其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性、实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财经院校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但是,现代经济的开展对财经人才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2、不仅专业上要精,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如整体意识、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等等。财经院校应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正确的方向。那么财经院校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试图加以阐释,以期对财经院校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 一面向财经类学生开设?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就大学课程而言,虽然各门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但相比之下,文学作品中浓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道德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正确材料。语文课特殊的篇章作品教学,又使它具有不同于伦理道德和哲学教学的形象可

3、感性和审美情感性;?大学语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赏鉴能力为主要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大为减弱,这使得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功能更为突出。“语文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1。民族文化的传承、开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2006 年9月,国家“十一五文化开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开展。这使大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定位:发挥语文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近缘性功能,承当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古今中外的一篇篇经典作品为切入点,归纳、整理课文所涵盖的物质文

4、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适时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做精到、得法的引导和点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博学思想和厚德品质,帮助引导大学生完成他们从成人到成熟再到成功这种递进进程的铺垫。 二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 仅靠一门?大学语文?来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和许多高校都在推动“素质教育,主要就是想改革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特别是想改革中国大学中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区分的状况,许多大学都在开始探索本科教育体制逐渐转向通识教育的方向。通识

5、教育的意义何在?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通识教育不仅是为了扩大人才概念的外延,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些良好的文化趣味。其根本意义乃是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形成和思想感悟力的提高。2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按费孝通先生的阐释:“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开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 一所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

6、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根本上就是可疑的。事实上,专业学习、研究的推进与学习者、研究者文化思想底蕴相辅相成。1937年,玻尔访问中国,中国的道家思想使他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性,以至他以太极图作为自己族徽上的图案,还在上面刻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这些事例证明了中国的专业院校在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活动中,不应当无视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的深厚根底。通识教育的任务在于“在课程中寻找一种思想传承的途径,以便对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形成一种范式渗透作用。2很多高校口口声声强调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

7、创新功能的发挥也必以传承功能为根底,通识教育主要就是承当传承功能,因此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的课时偏少,应该增加课时。可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抱有极大兴趣的。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广西财经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比方?中国经济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古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小说欣赏?、?书法?、?旅游与中国文化?等等,这些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送。从课程数量看,可谓不少,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总让人觉着少了点儿什么:一是没

8、有一门直指学生精神层面的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根底课,也就是通识教育的主干。二是课程杂多而缺少系统性。三是课时太少,绝大局部课程只开半个学期,学生只能得到一些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和学习,难有深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拓宽。 有鉴于此,广西财经学院目前通识课程的开设应着眼于吸引学生阅读经典,以文化的经典导读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根据个人气质、爱好有选择地去阅读一本本、一篇篇涵盖中华民族根本文化理念与做人、明事、安身、立命智慧的经史子集,诸如四书五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前后?汉书?、老庄、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三曹诗文集、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学生

9、在阅读时将个人阅历、精神气质融入其中,在愉快的阅读中体悟出生命与生活的大智慧,在克服心胸褊狭、目光短浅、精神偏枯、处事功利种种弊病的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二、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并非培养素质全面人才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学校育人的方式应是多方面的。因为学生不仅仅从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接受教育,而且还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即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质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

10、格精神。4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中。诸如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比方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开设的“文化大讲堂,先后开讲了如?民族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和市场分工?、?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热点透视之一:中国龙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的孝文化?、?用心品读红楼梦?、?经济人与艺术人之间?、?文苑奇葩、文化瑰宝谈谈中国名联?、?文学的作用?等等专题,受到学生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送。除此之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电影、电视、录像,并引导学生对有关

11、问题开展讨论、辩论,进一步深化认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比方文化与传播系成立的书法兴趣小组、民族乐器欣赏兴趣小组等等。在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添加传统文化元素,这是比拟明智和有成效的举措。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应把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有机融为一体。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心旷神怡的靓丽的视觉效果,给人美的享受,又通过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广西财经学院自从2005年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校园软件硬件设施的改善。先后在教学楼前改造建成了仿明清式荷塘假山小景,使学生在学习途中感受一丝清新绿意;并建成了文化广场;改造了学校大门;树立了寓意“

12、和谐、创新、开展的大型铜制雕塑;确定“诚以修身、信义立业作为校训广为宣传并镌刻在大门侧面的影壁上。这一系列举措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宣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学校的传统文化底蕴,然而仅有的这些举措是无法全面表达和传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认为学校文化内涵不够,仍需要添加。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同学们提出的添加建议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各系部办公楼、宣传栏增加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警句、孔孟等古代圣贤画像、开辟文化长廊等。 上一页1 2下一页 总之,校园文化气氛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不知不

13、觉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是指含有一定文化历史意义古代的遗址。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苏州古曲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村落等。世界文化古迹更

14、多,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等等。 文化古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它往往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以一个无声的教育者的形象对人们起着作用。因此,学校的人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而应把它延伸到社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从一处处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方广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靖江王陵、友谊关、归龙塔、孔子牌坊、湘山寺、民族文物苑等区内的文化古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古迹旅游。 四、重视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活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

15、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渊源、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根底。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气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节俗、节日中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及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的最好教材。费孝通先生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着力强调和呼吁“文化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非自觉状态深表忧虑。费老的这种自觉,并不是现在一般人所单纯理解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简单的文化回归,而是对

16、外乡文化进行合理的传承与重构,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即在顺利进行“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达成“生活方式、“人际整合和“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节日预期,以维护和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05年6月,中宣部、文化部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珍贵资源。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开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平安,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作为承当文化传承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