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322304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结构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掌握许 星(成都分公司)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目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混凝土这种材料的特性,以及设计和施工中某些措施的不当,产生裂缝也相当普遍,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日益增加的混凝土裂缝已引起诸多业主和用户的不满及投诉。本文仅从结构设计方面入手,阐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缘由,并针对裂缝的掌握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利于在结构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削减裂缝的产生。关键词:混凝土裂缝;缘由;结构设计;掌握1.裂缝类别及产生裂缝的缘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目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混凝土这种材料的特性,产生裂缝也相当普遍,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日益增加

2、的混凝土裂缝已引起诸多业主和用户的不满及投诉。而在混凝土裂缝产生后,轻则影响表观质量,重则容易使内部钢筋受到锈蚀,影响结构耐久性。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材料的自有特性 依据对混凝土强度的亚微观理论商量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所供应的阅历和数据都证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行避开的。以最为常见的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为例:依据试验数据表明一般常用混凝土收缩值为(4-8)10-4,而常用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一般在2MPa左右,弹性模量Es一般在(2-4)104 ,依据公式:可知混凝土材料自身允许的变形范围在1/10000左右,远小于工程中实际收缩值。因此混凝土的裂缝是不

3、行避开的,关键在于掌握其宽度与深度。 混凝土自身的干缩也是自身特性引起裂缝的缘由。停止养护后,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干缩即开头,且会持续并长期的进行,对于常用的一般混凝土来说,甚至在数年仍能观察到一些变化。影响干缩的主要缘由是骨料的品种和用量。当骨料品种肯定的时候,骨料用量越大,浆骨比越小,则干缩也越小。当水泥用量肯定时,水灰比越大,浆骨比也越大,导致干缩加大。因此混凝土协作比中应当尽量减小用水量。 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在超静定结构中会引起约束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普遍发生。目前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并且为了适应泵送,免振等施工要求,粗骨料的含量和粒径下降,骨料的削减和粉剂含量的上升也加

4、大了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材料强度的不断提高,也是引发裂缝的一个不利因素。特别是高强度混凝土中水泥含量大,引起的胶凝干缩和水化热散失后伴随的冷缩都使得收缩值增大。同时高强度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增加,也导致结构中约束应力的加大,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增长比例却小得多。虽然依据实际使用情况和试验表明,混凝土的收缩是长期持续的慢速进展过程,由于内部简单的胶体流淌引起的塑性变形缓解了部分应力使得实际过程中不那么明显,但是其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仍是裂缝形成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混凝土强度越高,越应该引起注意。1.2 温度应力混凝土在外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会产生热胀冷缩,其线膨胀系数为c=110-5/,即每10温差

5、引起应变=110-4,以常用的C30混凝土为例,则可引起=E=3.0N/mm2的温度应力,而C30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仅为2.01N/mm2,因此温差越大就会导致裂缝的增大。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缘由有两种:其一为季节,天气温度变化引起的,集中于屋盖、山墙等部位,且裂缝宽度往往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二为混凝土结构中因水化热散失速度不一引起的温差裂缝,往往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龟裂或者在结构突出部分产生裂缝。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水泥用量的增多,在高热忱况下凝固的混凝土,必定在冷却收缩后,在现浇结构中产生约束应变,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1.3 结构设计中考虑不全或疏忽1.3.1 基础不均

6、匀沉降 由于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某些部位消失拉裂缝,特别在某些接受多种基础形式或者在不同基础持力层的结构中,更易消失此种情况。1.3.2 不当或过于简单的结构形式 过于追求立面效果,平面布局凹凸较多,结构体型突变,刚度突变等,容易造成转角突出的地方由于应力的集中形成薄弱部位,再加上混凝土自有特性,更易消失拉裂缝。1.3.3 铺设管道产生的裂缝 一般结构的楼面及屋面板厚为100mm左右,但是由于电气,水暖等专业将照明、通讯网络等所需线管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并且有时在一处集中交叉甚至多层交叉,削弱了现浇板实际厚度,导致了板上裂缝的产生。1.3.4 荷载设计中考虑不全 由于在计算荷载的时候

7、未考虑周全,漏算荷载,导致实际施工和使用时荷载大于荷载设计值,从而产生裂缝。1.3.5 钢筋代换时仅考虑强度代换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有时业主要求用高强度钢筋对已设计完成的工程所使用的钢筋进行代换,此时,设计人员有可能仅进行强度代换,而疏忽了实际面积的代换。1.4 施工不当混凝土水灰比太大;浇捣不密实或过振;支模不严格,导致截面过小,漏浆;混凝土养护不够;施工措施不当导致施工荷载过大,赶工期,不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就进行下步施工等等,都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甚至消失垮塌大事。由于本文仅从设计角度分析,故不多做陈述。2.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掌握由于裂缝的产生,不但会影响外观效果,更有可能导致

8、构件内部钢筋的锈蚀,影响使用耐久性和平安性。而结构设计作为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裂缝的掌握2.1 一般裂缝掌握2.1.1 裂缝验算混凝土结构应该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2002)的规定,依据荷载效应来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对于不符合的应该准时调整。在设计时就应重视裂缝问题,构件设计时,不能仅考虑强度问题,在没有精确把握的情况下,对全部的梁板均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尤其是当梁配筋率小于1%的时候,更应该引起重视。2.1.2 分割措施 对于较长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可以考虑实行分割措施将建筑物分成若干的结构单元。这样就能减小结构构件内部各种作用(例如温差,混凝土收缩,基

9、础不均匀沉降等)产生的拉应力。并且对于处于不利条件下(抗震不利地段,软弱地基上) 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布局结构单元。 合理设置后浇带,可以适当的增大伸缩缝的间距,但是后浇带仍不能代替伸缩缝,在建筑物过长时,仍然需要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后浇带内的钢筋一般情况下不截断,但是如果是为解决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的沉降而设置的后浇带,内部的钢筋宜截断并接受搭接连接方式,待相邻两侧结构满足了设计允许沉降差异后,方可进行浇筑。2.1.3 设计时考虑周全 设计时充分考虑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所引起的效应,并在相关部分实行合理的掌握裂缝的构造措施。例如:按简支设计的时候,实际上端部仍然受到肯定的嵌固

10、约束;按自由端考虑,但在荷载较大使构件发生位移,变形加大后,可能起到约束作用的部分;平面凹凸、立面刚度变化突变的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房屋两端的阳角处以及山墙处的楼板,屋面板;现浇结构中与周围梁柱整体浇筑的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等等。2.1.4 配筋时对钢筋的选择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1.2 可以看出,钢筋面积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酌情选用细直径钢筋对于裂缝掌握是有利的,也是掌握裂缝宽度的很有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在外部条件和配筋总面积肯定的情况下,钢筋直径越细,排列就越密,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就越好,混凝土产生的裂缝越分散,使较宽深的单条

11、裂缝分散成多条细浅的裂缝,对于结构是有利的。但是由于这样会增加施工难度,且在截面过小时,由于钢筋间距的减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应依据实际情况选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用螺纹钢筋,由于其和混凝土的粘接力更大,可以有效地掌握裂缝的生成和宽度。 2.1.5 改善混凝土性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混凝土的自身性能。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钢纤维等抗裂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构件的开裂。 2.1.6 设计交底完善 由于我国国情所限,施工单位素养参差不齐,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时,应特别强调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应当充分重视,并依据当地情况制定适宜的养

12、护方案。且应强调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堆载等。2.2 简略结构构件裂缝掌握: 2.2.1 基础裂缝掌握: 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接受;第3.4.1条规定了一般基础的环境类别为二a或者二b类, 第3.4.2条规定了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二a类为C25,二b类为C30。 保证基础的最小配筋率,依据基础形式的不同,依据相应的规范要求。但任何基础的受力钢筋都不小于A10200,分布钢筋不小于A82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11条规定:当板厚大于2m时, 除在板的顶面、底面布置纵横钢筋以外,尚宜在板厚方向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间距不超过1m,直径不小于12mm,纵横

13、方向的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这样做不仅可以削减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收缩产生的应力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若存在双柱联立基础,宜在其双柱之间的基础上部配置肯定的纵向钢筋。由于地基反力作用在基础底面后,会形成一个以双柱作为支座的反向受力结构,此时可以按倒楼盖单项厚板,以地基反力作为均布荷载来配置上部钢筋。当高度较厚,即使计算配筋面积小于构造面积,考虑到受弯以及混凝土自身特性的综合影响,也宜依据构造钢筋来配置。用于防止基础上部的开裂。 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规定最小厚度为20mm,而不应该人为的加厚保护层。若坚持要加大保护层厚度,大于

14、50mm的时候,应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4条的规定,对保护层应实行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肯定距离处全面增配由细钢筋制成的钢筋网片。 虽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条4款规定:“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叉布置。”这样做虽然就基础受力来说是适宜的。但是就导致了基础底板的部分区域钢筋间距增大, 在该区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大。如果交底时表达不清,而施工单位又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施工事故,例如全部0.9L长的钢筋顺放于一端,导致0.1L的基础区域无钢

15、筋,使得基础实际面积减小了0.1L且相对于柱偏心距增大。因此建议尽可能的按全长配筋。 2.2.2 梁、柱的裂缝掌握: 掌握保护层厚度,当梁柱的保护层厚度超过50mm时,依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9.2.4 ,应对保护层实行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或者按扩大的柱截面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 当梁高450mm时,由于梁截面的增大,有可能在梁侧产生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因此应在梁侧依据最小配筋率配置纵向钢筋,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当梁需要进行疲惫验算的时候,为防止由于反复的水平力致使梁下部腹板产生裂缝,也应当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7条之规定在梁下部1/2梁高范围的腹板内,沿两侧纵向设置构造钢筋间距100-150mm。 在主次梁交接处或者有集中荷载的部分应设置附加钢筋,由于当集中荷载在梁高范围内或者梁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