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321734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数学重要学问点(上册)高三学生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惊惶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三数学重要学问点,盼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数学重要学问点复数的概念: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复数的表示: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平面、实轴、虚轴: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

2、(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明显,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全部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复数的模:复数z=a+bi(a、bR)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虚数单位i:(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2)实数可以与它进展四那么运算

3、,进展四那么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照旧成立(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复数模的性质: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高三数学重要学问点总结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1)数列的定义:数列:遵照必需依次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4、。(2)数列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满足条件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无穷数列项数无限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n+1an其中nN递减数列an+1常数列an+1=an(3)数列的通项公式:假如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递推公式假如确定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3、对数列概念的理解(1)数列是按必需“依次”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依次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

5、假设组成两个数列的数一样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分。4、数列的函数特征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n(nN)。高三数学重要学问点归纳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根本步骤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2、写出点M的集合;3、列出方程=0;4、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5、检验。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1、直译法:干脆将条件翻

6、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2、定义法:假如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确定曲线的定义,那么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3、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干脆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找寻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