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321734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课时作业(十)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读南极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K101),回答12题。图K1011下列关于图中各环节强弱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C2下列关于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水的运动B地下水的运动C全球变暖时,环节变强D南极考察最佳期间,环节减弱3图K102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图K102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图K103,回答45题。图K1034下列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CB湖补给乙河 D乙河属于外流河5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

2、确的是()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D无法确定图K104为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据图完成67题。图K1046水位季节变化最大和最小的水体分别是()。A河流、湖泊 B河流、代表的水体C河流、代表的水体 D湖泊、代表的水体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河、湖水的补给形式为()A图中湖泊水此时不能得到潜水补给B该河流能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补给C该河流既能得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又能得到两层地下水补给D该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存在直接的互补关系K105中图(a)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图(b)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a)(b)图K105

3、8该河流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9下列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P河道为该河流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11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C人工降雨 D植树造林图K106中图(a)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

4、,图(b)示意三条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13题。(a)(b)图K10612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13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A、 B、C、 D、二、非选择题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

5、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图K107(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和_。(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和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4)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5)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15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图K108图K109(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K108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量的影响。(2)分析乙

6、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课时作业(十)1D2.C解析 第1题,是水汽输送;是海上降水;是海上蒸发;是陆上蒸发;是陆上降水;是陆上径流。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是,D项正确。第2题,是陆上径流,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大。3D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水循环。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由图可知降水量冬季累计量最大(后月数值减前月数值),说明该地冬季降水最多,因此冬季水循环最活跃。4B5.A解析 第4题,图中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有水源互补关系“水往低处流”,由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图(a)中A湖补给甲河,图(b)中乙河补给B湖。第5题,等高距相同

7、的两图,图(a)中比例尺大,等高线密集,等高线间实际距离小,坡度大,故甲河比乙河流速快。6C7.B解析 第6题,河流水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水位的季节变化最大,承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最小。第7题,相互接触的两个水体具有互相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A项,图中潜水的水位高于湖泊水,湖泊水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C项,因隔水层的阻挡,该河流得不到承压水的补给。D项,该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无法直接互补。8A9.B解析 第8题,根据图(b)可以看出该沙洲面积在7、8月份最小,4月份次之,说明该河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所以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9题,河心沙洲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若河流上游修

8、大坝,泥沙多沉积于大坝上游,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会减慢。10B11.B解析 第10题,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多孔隙、裂隙、溶洞等,地表水极易下渗,难以在地表存留,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第11题,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难以保存在地表,所以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改变地表水的存储状态,即修建水库。12C13.C解析 第12题,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蒸发量减少。第13题,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

9、,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14(1)蒸发降水(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4)人类利用的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5)河水污染现状;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河水的补给与排泄);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变化;等等。(写对两点即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集雨工程通

10、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第(3)题,植树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第(5)题,本题考查研究性学习能力,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5(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量的补给增加。(2)负面影响:削弱土层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对地下水水源的补给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解析 第(1)题,地表组成物质是风化物,其特点是疏松,根据海拔坐标可知有几十米的厚度。地形起伏特点需要根据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来观察,30千米的水平距离相对高度约为100200米,可以说是较为平坦的地形。地下水是通过水循环中的下渗补给的,地表组成物质疏松、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第(2)题,发展种植业,破坏自然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降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进而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化肥、农药的使用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减少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需通过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