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21167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海信息市建设总 体 规 划(简写版)广州新太集团广州新太信息化研究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第一篇 南海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目标第一章 国内外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自1992年12月欧洲委员会提出“欧洲共同信息领域”计划开始,世界逐步掀起了信息化热潮。1993年12月美国拟定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方案,之后日本政府也提出要将多媒体热作为经济复苏的推进剂。美国自93年提出NII计划后,信息产业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据资料统计表明,近年来在美国的工业增长中,约45%的工业增加值是由信息产业带动增长的。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因为美国对信息产业的巨额投资产生了巨大效果。信息产业已成为美

2、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其产值已经超过基建、汽车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产业,而且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也相继推出各自的信息化计划,新加坡提出要建成“智能岛”、香港要建成“数码港”,台湾提出了“电子化/网络化政府”的规划。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珠海等城市也先后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正推动着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第二章 南海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经济基础和投资环境较好,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资源调配不协调,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南海综合信息网)已建成,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实现

3、“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环境取得长足发展。信息化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工业自动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使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但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很多单位还停留在文字处理、单机应用的水平上。信息服务业起步,信息产业基地在规划建设中。但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流形态尚未形成,规划与保障体系还没完全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尚需完善,职能部门管理力度待提高。信息化教育普及率偏低,全民信息知识素质需大力提高。第三章 信息市的内涵与建设目标南海市在世界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大潮中,创造性地提出“信息市”的概念。“信息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内容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使传统产业得到全面调

4、整和升级;信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信息网络构成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数字神经系统,政府管理和决策知识化、科学化,通过信息流实现对物质、资金、人力资源和其它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建立健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和社会环境;拥有一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信息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消费,全民信息教育高度普及。信息市建设的指导方针:按照国家和广东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南海信息市的指导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牵引,企业运作;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并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信息市建设的总体目标:(1

5、)建设一个通信网络-公用互联传输网。完善和发展现有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逐步实现三网互联互通,形成以同步数字序列(SDH)光纤网为主干、异步传输模式(ATM)为交换方式、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数字专网为接入网的先进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并试用和推广先进的宽带IP技术(IP over SDH、IP over DWDM等),使骨干网带宽达到Gbps级,用户以Mbps级的带宽双向接入骨干网。(2)构筑一个平台-公用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由信息网络互联层和信息交换层,通过信息网络互联层将公用信息网、专用信息网和内部信息网从底层联接起来,实现互连互通,而信息交换层采用信息交换机、信息代理服务

6、器和中间件等技术和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如CORBA、DCOM等)将各种应用系统以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联结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同城交换,并建立集中的管理、维护及安全中心。(3)建立一批应用系统-在政府管理、经济、科技、教育、卫生、金融及社会生活等主要领域,建成十个以上经济调控、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公众服务所急需的重大信息应用系统。主要有综合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社会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城建信息系统,科技教育信息系统,公安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财政税收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结合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开发一系列信息资源:政府信息数据库、资源信息数据库、经济信息数据库、科技

7、信息数据库、文化教育信息数据库、公众信息数据库。(4)发展信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以系统集成和软件生产为先导,引进公司、团队、人才、技术和资金,加快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南海市的支柱产业;通过建设信息基础结构和发展信息产业,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高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5)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建立集行政管理、技术支持和专业协会于一体的管理架构,从企业到政府职能部门全面推行CIO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办法,健全信息市运营环境;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吸纳大量社会资金,为信息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8、6)造就一支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市民信息技术素质。通过建立信息产业基地和其它信息化建设项目吸引国内外著名IT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进驻南海,成批引进人才,满足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需要。2000年,在全市高中及高等学校学生中普及计算机教育,受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的15。2010年,全市高小以上学生普及计算机教育,受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的35。信息市建设的阶段划分与指标:1999年 2001年: 在通信网络方面,建立政府专用的、物理上独立的政务网;以ATM、SDH为基础技术的光纤网络通达各镇,通信带宽达到622M2.5G;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覆盖

9、各村;基于多时隙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的无线通信投入试运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建设。 实现公用信息网、专用信息网和内部信息网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同城交换,建立网络互联和信息交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发所需的中间件,构筑由信息网络互联子平台和信息交换子平台构成的公用信息平台。 在应用系统方面,重点建设以下系统:综合电子政务系统、教育信息系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色金属、轻纺、陶瓷三大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中心、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试点。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重点完成以下数据库:政府信息数据库、法律法规政策数据库、公安信息数据库、企业与产品数据库、科技情报数据库、人才数据库、国

10、土资源数据库、房地产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社会保险数据库。 信息产业形态具雏形,形成若干个产品龙头,信息设备制造业(如信息家电)开始起步。 建设南海信息产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园区企业、研究机构达15家以上,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下是具体的数字指标:l 软件业和系统集成业年产值达15亿元;l 电信业务总值达15亿元;l 信息通信终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部;l 高中学生100%普及计算机教育;l 受过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员占总人口的15%;l 政府上网率达100%;l 通过电子商务建设,使网上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2002年 2005年: 在通信网络方面

11、,以宽带IP、DWDM为技术基础的骨干光纤通达各村,通信带宽达到2.5G10Gbps。基本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GPRS接入在人口较稀少地区得到普及。 建设总体规划中的其它应用系统,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应用系统。 开发总体规划中的其它信息资源。 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继续发展系统集成和软件产业,使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产值大幅上升;随着信息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其产值和从业人员大幅增加;信息设备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大力推广ERP、CIMS、电子商务和国家高科技计划的有关研究成果,使传统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南海市政府机关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

12、息网络化,达到无纸化办公,政府的办公效率空前提高,政府宏观信息管理和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辅助政府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社会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减少甚至消除社会的阴暗面。具体的数字指标如下:l 系统集成和软件产业产值达50亿;l 信息服务业产值达100亿元;l 电信业务总值达30亿元;l 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值达60亿元;l 信息通信终端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0部,其中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终端达到每百人60部;l 初中学生100%普及计算机教育;l 受过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员占总人口的25%;l 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占全市GDP值的30%以上。2006年 20

13、10年: 在通信网络方面,基础通信网络以宽带IP为基础,带宽达到20Gbps,基本实现光纤到户(FTTH)。实现“三网合一”,基本实现家庭信息化,形成三电(电话、电视、电脑)一体、三线(电话线、数据线、有线电视线)合一的格局;各种接入方法(FTTH、FTTB、无线接入、卫星接入等)达到优势互补。 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覆盖南海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消费成为市民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 信息产业高度发达,成为南海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超过南海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信息部门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50%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到位,其它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带动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一起快速、协调

14、发展,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居于全国的前列,南海市成为广东省和全国现代化的示范城市。具体数字指标如下:* 信息产业年产值占GDP的50%以上;* 电子商务在企业普及率达80%;* 各种通信工具普及率达90%以上;*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家电等信息终端家庭普及率达95%;* 小学生100%普及计算机教育;* 受过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员占总人口的35%;* 信息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第二篇 信息市的内在结构如前所述,信息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本篇从技术、管理和社会经济的角度来描述信息市所要涵盖的内容。信息市的技术

15、模型对于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和体系结构来规划信息市的建设,可以保护已有的投资,从技术上规范将要建设的基础网络和应用系统。信息市的管理架构主要描述从哪些方面来管理和规范信息市的建设和运营。信息市建设是南海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重要内容,必须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高度来定位信息市建设,信息市建设是南海实现“两个转变”,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重要步骤和内容。第一章 技术模型1、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是先进的成熟的信息技术理论,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的基础。南海市信息化建设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基础。南海信息市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对 象 总 线应用对象公共设施公 共 对 象 服 务图1 体系结构示意图南海市各类应用系统及最终用户在理论上抽象为应用对象,即上图的应用对象;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提供一台或多台机器上运行许多应用程序公用的各项服务,如金融、健康、制造、零售等,即为各类公共设施;事务服务、查询服务、许可服务、安全服务等即为上图的公共对象服务;信息总线则容许许多不同厂商制作的对象在统一的信息通道中无混乱地进行通信。公共信息网络、专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