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3211676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改善案例三篇 【篇一】一、案例情况2021年12月8日早晨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班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老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部署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数次和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便拿起书本击打陈某的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刻派人把陈某送往医院,经诊疗为癫痫病。陈某住院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合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二、案例分析1、依据老师法第7条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和试验。老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个职

2、权,只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老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应通知学校安排其它老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未成年的班干部,其行为是不符正当律要求和教育要求的。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措施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该依法负担对应的责任&8222;&8222;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对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须的安全方法的&8222;&8222;”3、因此学校应对老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篇二】案例一有些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复老师的问题,做老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3、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何?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个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意在让学生主动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但要让她们“在思维”,更要让她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主动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但仅是一个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标准和教学思想的表现。所以,广义地讲,通常能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多种教学活动和方法全部能够看成是师生互动。案例二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她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表彰。从这以后,我逐步发觉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

4、了显著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母亲说:“自从你给了她那个特殊的奖励后,她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经过问询,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次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她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以为我这节课表现最好,因此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她的床头,谁全部不准碰。她说那是“特殊的礼品”。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漂亮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见解。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眼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全部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她的一生奠基。一次漂亮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品”在

5、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她,成为她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人文色彩。这么一个发自内心的评价更轻易被学生接收。案例三王老师是一位青年老师,工作热情很高,她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她常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8222;&8222;而这位老师讲课情急时,经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8222;&8222;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即使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多种处罚手段。不过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地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何

6、会产生这么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能够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楷模”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需以理服人,不然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当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成教育效果。不然一切教育全部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正确

7、,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更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假如这么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老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需抱着关心、帮助、谅解、激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收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案例四课堂中的喧华作为一名中学信息老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不过,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喧华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

8、;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喧华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8222;&8222;。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喧华的现象,你的基础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参考答案基础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愈加主要。课堂纪律要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剪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一样个性。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许可学生比较自由地参加。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剧烈的讨论中学生能够表示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老师要和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平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

9、,即由老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老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篇三】改善后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究中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络。2经过开放型的问题励学生处理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3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础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初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用其它立体图形作准备,使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发展到

10、认识三维空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第一步骤,课始演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然后老师请学生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第二步骤,老师经过教材P*配套示范图片,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利用电脑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比较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顺势提醒课题。在新课导入时,经过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爱好,学生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加探究的欲望。2组织探究,掌握新知初步感知面、棱、顶点这一步骤,经过学生使用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

11、电脑的演示初步感知、体验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这一步骤加强了数学和生活的练习,充足利用了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多个感官参与活动,在操作中发觉,建立了面、棱、顶点的概念。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第一步骤: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老师要求学生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动手动脑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出示温情问题导向:1长方体有多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长方体有多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4老师期望你能用实践作说明以上问题。第二步骤: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动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请组长汇报。一、二步骤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形式多

12、样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楚的表象,同时老师的温情提醒,也表现实现的人文关心。第三步骤:电脑演示、验证认识当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老师利用电脑演示: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楚、有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接着排开、分解;十二条棱也分组排开;八个顶点也进行闪烁;验证了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全部是长方形(有时有的两个面也是正方形)。经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突出了教学难点。探究正方体的特征第一步骤:电脑演示,学生观察: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第二步骤:师生归纳。这部分采取直接演示

13、,学生观察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联络本质,引导辨析第一步骤:让学生分别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步骤:出示部分立体图形,请学生用学过的知道说明哪些立体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先小组合作学习,在请小组组长汇报合作学习结果。)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索。学生在思索过程中,必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第三步骤:总结长方体特征。3实践利用,巩固新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我们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把学生学到的的本节课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络起来。使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小组同学拿出长方体的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相互交流,巩固本节课的内容。4梳理知识,反思总结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学习汇报,(设计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参加老师的表格)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同时合理评价同学、自己在学习中表现和收获,并提出不一样看法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反思总结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发展”,“凸现”了过程性、激励性。梳理知识时不但设计学习汇报,总结自己的学习,还开展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师生双向参加、交流互动新评价方法。同时也提倡反思问题和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