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3209767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吸取古今中外思想精华,切中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病理式要害,面向全体,以积极预防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师生和全民积极向上心态、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性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重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每个人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保持生命生活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简言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

2、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从而为和谐社会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营造和谐的精神状态。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书育人,幸福有成”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问题学生或学生的问题,无法解决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的主方向,偏离了学校的主目标,自然得不到校长和教师应有的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不仅“危机干预,保证防线”,还旗帜鲜明地提出“幸福有成”,“幸福”体现“育人”的境界

3、,“有成”标志“教书”的追求,具体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全脑潜能,使教师爱教、会教、教会,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有效克服厌教厌学,使全体师生减负增效,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与工作,愉悦地收获成功,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抓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支点”。“开发全脑潜能,减负增效”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脑科学正在迅速地提高我们对大脑怎样控制学习以及怎样处理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认识。Greenleaf(2003)指出,我们低估了我们的大脑,它们总是在不停地运行着,即使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像肺总是在呼吸一样。他解释道,所有的感官同时工作,然后分别将感

4、知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后部的杏仁核和海马。大脑的这一区域形成翻译的信息并且产生能量以促进或抑制这些信息进入位于大脑皮层的执行过程。化学物质引起电信号(正性或负性),然后控制这些信息是否进入(根据情感方向)认知过程。积极的情感信号能够产生富有成效的认知投入。相反,消极的信号会扰乱注意。WiUis(2007)讨论了情感对位于大脑额叶皮层的决策、认知功能的影响。Willis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据证实了内在奖励活动可以使大脑受影响的区域产生电活动,或者说证实了这种内在奖励活动对在大脑受影响区域产生电活动的预期作用。这种活动允许新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决策过程。但是压力和威胁会阻止新信息进入

5、皮层。这些最初由杏仁核和海马产生的电活动能够扩大或者封锁认知投入。“弘扬人类美德,激发情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新兴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正着手于一项宏伟的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制定性格中的优点与美德:概览与分类(CVS)。CVS一书的目的是对能够使人类茁壮成长的优点和美德进行描述和分类。这个总主题将围绕六种被全世界大多数文化所认同的美德展开,它们是:智慧、勇气、仁慈、公正、克己和超越。每一种美德都被描述成一种特定的品格力量。 Peterson(2006)对现有的观察发现的讨论显示,“当我们的注意力转向特定的优秀品质,我们既需要关注怎样防止某些优点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腐蚀掉,也要关注怎样从零开始培养其他的优点”。这样的作品能够成为学校将积极的情感和学习联系起来的计划的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