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3201525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6.5万吨日净水厂设计(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学院课程设计全套图纸加扣 3346389411或3012250582设计名称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16.5万吨/日水厂设计专 业_ 给水排水工程_ _年级班别_ 2006级(2)班 学 号 学生姓名_ _指导教师_2009 年 6月 24 日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镇生活给水厂,该设计属初步设计。设计内容有:(1)净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2)净水构筑及设备型式的选择。(3)净水构筑物的工艺计算。(4)净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5)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6)绘制净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和高程布置图。(7)绘制处理构筑物

2、工艺图。1.2设计资料(1)水厂近期产水量为16.5万m3/d(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所示:编号项 目单位分析结果备 注1水温最高30,最低52色度15度3嗅和味无异常嗅和味4浑浊度NTU最大300,最小20 ,月平均最大1305PH7.06总硬度mg/L(CaCO3计)1257碳酸盐硬度mg/L(CaCO3计)958非碳酸盐硬度mg/L(CaCO3计)309总固体mg/L20010菌落总数个/mg110011大肠菌群个/L80012其他化学和毒理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3)河水洪水位标高73.20米,枯水位标高65.70米,常年平均水位标高74.58码。(4)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22,

3、最冷月平均温度4,最热月平均温度34,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常年风向东南。(5)地质资料:净水厂地区高程以下03米为粘质砂土,36米为砂石堆积层,再下层为红砂岩。地基承载里为.公斤厘米。(6)厂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为70.00米。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西北50米,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7)二级泵站扬程(至水塔)为40米。2总体设计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色度和菌落总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 根据以上的数据及比较结果决定采用常规工艺流程,其流程图如下所示:混凝剂

4、消毒剂 原水 混合絮凝沉淀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管网2.2水厂设计水量水厂设计水量按净产水量加上5的水厂自用水量计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1650001.05=173250 m3/d=7218.75 m3/h=2.005 m3/s2.423净水厂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2.3.1.投加设备.混合设备 混凝剂的投加采用液体投加方式,建造混凝土溶解池并配以机械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及管配件均采用防腐材料。投加方式选用泵前投加,药液投加在水泵吸水管处,同时混凝剂的投加量自动控制。由于本设计的设计流量不少,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后采用总体经济效益好,混合效果好的:管式静态混合器 管式静态混合器的口径与输水

5、管道相配合,该种混合器水头损失稍大,但混合效果好,唯一缺点是当流量过小时效果下降。设计要点:混合速度要快,药剂应在水中流造句裂纹懂得条件下投入,一般混合时间(1020s)本设计采用一点连续投药混合设备里后备处理构筑物越近越好,尽可能与构筑物相连接。(2).混合方式根据各水厂运行经验,本设计采用水利混合,采用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的特点:投资省,在管道上安装容易,维修工作量小。 能快速混合,效果良好。 产生一定的水头损失。使用条件:适用于水量变化小的水厂。 混合器内采用1-4个分流单元(3)将静态混合器仿如絮凝赤金水管即可,可适应投产适合今后流量的变化,应有曾见混合数的可能投药点应靠近水流方向的

6、第一节混合数,投药管插入管内径的1/3处,管内径较大时,采用多孔投药,使药液均匀分布。2.3.2. 絮凝设备 经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考虑确定采用折板絮凝池 折板的优点是: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流动且连续不断,以至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 设计要点:(1).絮凝时间在10mins至15mins为宜。(2)折板通常采用平板,夹角有90o和120o。相对折板峰高为0.30.4 m,平行折板间距为0.30.6 m。折板宽度为0.50.6 m,长度为0.82.0 m。(3).絮凝过程中的流速逐渐降低,隔板间距逐渐增大。分段数一般不少于3段。2.3.3. 沉淀池

7、沉淀池确定为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本水厂设计是大型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2.3.4. 滤池 根据水厂的设计规模以及各方面技术考虑,采用V型快滤池。 其主要特点是: (1).可采用较粗滤料较厚滤层以增加过滤周期。由于反冲时滤层不膨胀,故整个滤层在深度方向的粒径分布基本均匀,不发生水力分级现象,即所谓“均质滤料”,使滤层含污能力提高。一般采用砂滤料,有效粒径d10=0.95-1.50mm,不均匀系数K60=1-1.5,滤层厚度约0.95-1.5m。(

8、2).气、水反冲洗再加始终存在的横向表面扫洗,冲洗效果好,冲洗水量大大减少。2.3.5.消毒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消毒,相应设置自动加氯机配以自动检测(余氯自动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装置,能随着流量、氯压等变化自动调节加氯量,保证制水质量。并且加氯间与氯库进行合建。2.4 净水厂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说明根据水厂现有和将来发展规模,确定水厂现有面积为8.25万平方米,预留远期发展面积为3.75万平方米,远期总计水厂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程布置详见高程图。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3混合

9、设备的设计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3.1.1 药剂的选用及投加量 混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PAC。PAC溶于水后,即形成聚合阳离子,对水中胶粒起电性中和及架桥作用。作用机理与硫酸铝相似,但它的的效能优于硫酸铝。PAC有如下特点:(1)净化效率高,耗要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2、混凝剂的投加量因缺少试验资料,本设计参考相似水源广州流溪河(江村),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50

10、mg/L,最低29 mg/L,平均36 mg/L。3.1.2 溶液池和溶解池的容积计算1、溶液池的容积W2计算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式中 溶液池容积,; Q处理水量,;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c溶液浓度,取10%;n每日调制次数,取n3。代入数据得: 28.85 ,取28.90 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取有效水深H11.2m,总深HH1+H2+H31.2+0.2+0.11.5m(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0.1m)。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5m4m1.5m。2、溶解池容积W1的计算溶解池容积W1=0.3W2=0.328.85

11、=8.65 m3,取8.70 溶解池设置2座,每座容积为W=8.70 m3溶解池深度HH1+H2+H31.2+0.2+0.11.5m (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0.1m)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2.52.31.5,池底坡度采用2.5。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5min,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100 mm,相应流速V=1.12 m/s。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的排渣管一根。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3.1.3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20 mm,相应流速为2.17 m/s。3.2 混合方式在

12、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构造如图3所示。图3 管式静态混合器3.2.1静态混合器直径两个混合器,单个处理水量为1.003 m3/s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v=1.08 m/s,则

13、管径为: =1088 mm采用D=1000 mm,则实际流速v=1.74 m/s3.2.2 混合单元数静态混合器设3节混合元件,即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L=1.1ND=1.131.54.95 m3.2.3 混合时间 T=L/v=4.95/1.132=4.4 s3.2.4 水头损失4絮凝设备的设计4.1已知条件:设计水量(包括自用水量)Q=173250 m3/d=7218.75 m3/h=2.005 m3/s,分设两池,则单池设计水量为Q=3609.4 m3/h=1.003 m3/s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沉淀池宽14.4 m。4.2主要数据和布置总絮凝时间T=15 min;分三段絮凝,第一

14、、二段采用相对折板,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折板布置采用单通道;速度梯度G要求由90 s-1渐减至20 s-1左右,絮凝池总GT值大于2104;絮凝池有效水深H,采用3.1 m。4.3计算4.3.1 计算总容积4.3.2 每池平面面积分为2池,每池净平面面积: 池子宽度按沉淀池宽,采用14.4 m,则,池子长度: L=291.1/14.4=20.2 m絮凝池布置见图4,分为并联的三组,每组设计流量q为0.334 m3/s,每段絮凝区分为串联运行的三格(见下图)。图4 折板絮凝池布置折板布置见图5,板宽采用500 mm,夹角90o,板厚60 mm。各段絮凝区计算如下:4.3.3 第一段絮凝区:设通道宽为1.8 m,设计峰速v1采用0.34 m/s,则根据图5布置草图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