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3195893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2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

3、权人相一致。(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三)正文目录第一章 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 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 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 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

4、章 矿井地质 页码第一节 地层页码第二节 含煤地层 页码第三节 构造页码第三节 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 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 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一节 煤层页码第二节 煤质页码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页码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 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 供水页码第六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第一节 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第二节 特殊开采页码第三节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第四节 地温与地压页码第五节 环境地质页码第七章 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 估算范

5、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 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 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第六节 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第八章 结论页码第一节 主要地质成果页码第二节 问题与建议页码资料总目录页码(四)附图目录顺序号 图号 图件名称 比例尺(五) 附件目录顺序号 附件名称 页码(六)附表目录顺序号 附表名称 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为0 cm 。第一章 绪论第

6、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简要叙述现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及其变化过程。矿井所在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上一次提交地质报告的名称、时间、审批情况,本次报告的名称、所使用资料的截止日期、工作时间、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编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时段所做的各项地质工作,依据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对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工作成果,为煤矿合理组织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制定生产计划、发展规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任务是对相关因

7、素进行重新评价,修编图纸等。本次报告所依据的现行主要法规、所依据的主要地质资料名称及批复文件。本报告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1.交通位置简述矿井所在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简述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位置交通示意图,插图中要有线段比例尺,矿井应基本位于图的中央并醒目。2.井田位置与范围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自然边界线、技术边界线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境界拐点情况(附拐点坐标表),周边矿井名称与周边矿井的边界关系。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年限、批准的井田长宽及面积、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

8、高、地理极值坐标等。第三节 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简述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极值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标高、地面工业广场地坪标高。2地表水系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称、长度、宽度、流向、枯水与沣水季节、最小与最大流量、河堤情况等。水库的名称、位置、库容量。冲沟的发育情况。塌陷积水区的位置、面积、最大积水深度。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要说明观测时间、观测位置、资料来源等)及与井口、工广标高的相对关系。3气象简述历年平均气温、极值气温;历年最大冻土深度、最早冻结日期、最晚解冻日期;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值降水量及其年份、历史一次最大降水量及其日期、雨季时间

9、;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最早霜、雪日期;年平均气压、极值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极值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量、极值蒸发量;全年主导风向、最高风速。4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所属分区,概述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1.矿权设置第一次持有采矿许可证的核发单位、矿权人、矿山名称、证编号、面积、载明的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有效期限、井田边界拐点数目。采矿许可证的历次沿续情况(换证原因、可采煤层及井田边界变化情况)。现持有效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单位、矿权人、矿山名称、编号、面积、载明的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有效期限。2生产建设情况建矿批文、依据地质报告名称及审查批准情况;

10、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参与设计开采的煤层及资源储量情况、服务年限;矿井建设单位、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现核定能力,历年的采出量、损失量、动用量及采区回采率情况。3主要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底标高、井筒特征等内容。水平划分情况,已报废水平及现生产水平情况。采区划分情况,已报废采区及现生产采区情况。开采顺序、煤层群分组与开拓联络方式,采煤方法、工艺及顶板管理方法。提升系统及装备情况。排水系统的分级情况、各级泵房装备情况、水仓容积,矿井涌水的处理、利用及外排情况。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型号、配用电机。通风阻力、总进风量、总需风量、等积孔。运输方式,主要运输设备。供电系统:地面电源

11、及线路,地面主变电器型号、台数、下井电压,井下主变电所的个数、位置。压风系统:地面、井下压风机台数、型号,主要供风管路规格。地面煤炭加工方式及外运方式。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及通讯系统。矿井单产、单进、采掘工作面个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简述本矿井与周边矿井(包括闭坑矿井)的位置关系,自然边界、技术边界等情况。分矿井简述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井田长宽及面积、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煤方法、载明煤层、上下限标高,现已开采动用煤层、动用范围、矿井涌水情况、采空区积水、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井田边界煤柱的留设

12、情况,明确相互间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有超层越界行为的要说明现已采取的措施及保证情况(附周边矿井示意图)。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按资源勘查阶段、矿井建设阶段及矿井生产阶段分别总结(附分时段的勘探工程量统计表)。主要说明勘探施工单位、工作时间、目的任务、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量(孔数、累计钻探工程量),电测井孔数、工程量,水文孔个数、工程量,抽(放、注)水试验层次,煤岩样采集化验,二维、三维地震位置、有效控制面积、测线线距、累计测线长度、物理点数目、提交报告名称、审查批准情况、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及工程质量情况(测井参数、见煤点质量、测斜方法及质量、封孔质量标准及等级评价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跨井田的地质工程量及提交的资源储量要进行分割,最后统计本井田的地质工程量及单位面积地质工程量,对是否滿足矿井生产需要要有结论性意见。第二节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1.地测管理总结执行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工作情况;地质编录方法、地点、工作量;完成的水平、采区地质报告、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采后总结工作量及审批情况;各种图纸绘制情况;已建立和完善的各种地质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