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e软件应用实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19243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merge软件应用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merge软件应用实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merge软件应用实例(大庆油田)一、立项的目的及意义为了深化新肇地区古634井-63井区的地质认识,大庆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第九采油厂承担了大庆新肇地区古634井-古63井区三维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及精细解释研究任务。开展该课题研究,对于高效、经济地开发好该区块,提高开发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主要对古634-63井区约47km2范围内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开展研究。工区的范围为:A:(21618500,5081750);B:(21618500,5073000);C:(2161250,5073000);D:(2161250,5081750)。主要研究目的层为黑帝庙油层(Khn)和葡萄花油层(K

2、pJ两套含油层系。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指标1、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落实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1)地震地质层位标定;2)目的层的追踪、对比解释;(3)速度的求取及构造图的编制。2、应用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分层定量预测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砂体分布,预测特殊地质体的展布。(1)处理流程及参数的试验和选取;(2)根据井点位置,逐个井点分层预测砂岩的厚度。3、应用烃类检测技术分层定量预测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有效厚度分布。(1)处理流程及参数的试验和选取;(2)根据井点位置,逐个井点分层预测砂岩的有效厚度。4、综合区域地质成果分析构造、储层及烃类检测异常特征,进行油藏评价研究,

3、指出本区的含油富集区。5、技术指标要求:(1)构造深度相对误差小于1%,识别断距大于5米的断层和闭合高度10米的小幅度构造。2)反演剖面及烃类检测剖面能反映地下的储层及其流体的变(3)分层定量预测砂岩及其有效厚度的符合率达80%以上。葡萄花油层分P上、P下两层进行预测,按小于2米、2-4米、4米以上检查。三、采取的技术对策由于该区油层砂体薄,横向不连续,砂泥岩薄互层,含钙,单纯靠测井资料勾绘的砂体分布范围不确定性较大,砂体厚度及有效厚度难以定量预测。针对这些特点,本项研究以地震地层学、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沉积学、油区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立足于该区地震、岩心、测井、试

4、油和试采等资料,以建立精细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目标,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属性分析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烃类检测技术、储层横向预测、储层建模、地质统计学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等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将地质、物探和测井技术及方法相结合,经过综合研究,最终达到对大庆新肇地区古634井-古63井区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构造形态、断层展布、砂体分布、砂体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进行预测,指出本区的含油富集区。研究技术路线见图0-1。四、完成的工作量1、1999年10月,课题组2人前往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地质研究所熟悉和收集古634井-63井区的石油地质、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试油

5、、试采资料。2、1999年11月-12月,设备调试和软件安装,调研、补充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物探资料和前人的技术报告。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分期、分批进行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和精细解释,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落实了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目的层的追踪、对比解释;速度的求取及构造图的编制。3、2000年1-3月,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地质研究所2名工程师补充收集该区的构造、沉积、储层、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到北京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开展工作。对地震测线进行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应用最新的岩性反演和烃类检测技术分三层定量预测葡萄花油层的砂体分布、砂体厚度和有效

6、厚度。4、2000年4月,课题组3人到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听取甲方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了新钻的XIN104-72、XIN114-82、XIN126-70、XIN90-74、XIN116-70等5口井的测井资料。回到北京后,针对该区葡萄花油层大面积含油,但储层高泥、高钙、薄互层、低渗透和横向不连续等地质特征,以及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和甲方的意见及建议,重新反演了该区的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曲线。5、2000年5月应用烃类检测技术,结合新钻的5口井资料,利用岩性反演软件分层定量预测黑帝庙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的分布,对该区的有利勘探区块进行了预测。6、2000年6月

7、进行资料综合分析、整理、图件编制和最终报告编写工作。编写了最终成果报告一份,多媒体一套,绘制附图15幅。五、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1、对古634井-63井区10口井的小层划分进行了核查、修正,部分进行了重新分层,统一了地层分层数据(表0-1);对小层的单砂体进行了划分对比,使地层划分更加精细(表0-2)。2、古634-63井区各主要目的层系构造研究表明,该区整体构造格局表现为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伏的鼻状构造,被近南北向三组断层切割,形成地垒式构造带,可以分为古63南断块、古603-634断块和古611断块。该区总体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平面构造形态。该区的主要圈

8、闭类型为受断层控制的断块及断鼻构造。3、在综合各小层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砂体厚度、有效厚度、总体非均质性特征和地震测井约束反演的基础上,对古634-63井区有利储层发育区作出了预测。4、本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以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5、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布署开发井的建议表0-1新肇地区古634-63井区分层数据表骨口.序号井号葡一顶深葡一底深葡一组厚度黑二顶深黑二底深黑二组厚度1古61663.61733.670.0954.41084.6130.22古6011413.61481.267.6696.4813.6117.23古6021567.81638.670.8910.81010.099.

9、24古6031297.01358.661.6728.8825.897.05古611242.41299.056.6644.6744.6100.06古6111241.41295.654.2665.6761.095.47古6121223.41278.054.6632.6730.898.28古631376.41435.058.6780.6879.699.09古6311427.81483.655.8823.4921.898.410古6341302.01358.656.6720.8817.696.8第一章古634-63井区区域基本地质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工区构造位置古634-63井区位于黑龙江省肇源州县境内

10、,西部以古602-古6井为界,东至古612井,南起631井,北至东义顺口。工区南北长9.25km,东西宽5km,面积约46.25km2。测线范围Inline91-449,Crossline371-611。该区大部分地区为村镇耕地,西部有革志监狱和砖厂,一条铁路自南西至北东穿越工区。全区海拔高程在128-143m之间,潜水面较浅且变化不大。该区块是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重要的开发区,是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区域构造位于古龙凹陷东侧的新站鼻状构造的主体部位。该构造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没,轴向为北北东向。二、地层层序古634井-63井区钻遇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下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

11、;上白垩统四方台组;第三系泰康组和第四系。本区缺失上白垩统明水组、第三系大安组、依安组地层。与邻近的三肇凹陷相比,各组段地层均有所增厚,且发育程度较好。岩性特征如下:泉头组:该组分四段。泉一段为灰白、紫灰色砂岩与暗紫红色、暗褐色泥岩互层;泉二段为暗紫红色、紫褐色泥岩夹灰绿、紫灰色砂岩;泉三段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下部砂岩增多,底部常有砂砾岩;泉四段顶部为绿色泥岩,中下部为棕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青山口组:该组分为三段。青一段为灰黑色泥岩、页岩夹油页岩;青二、三段为灰绿、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砂岩,顶部为红色泥岩。姚家组:该组分为三段。姚一段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含介形虫泥岩,黑灰、绿灰、灰色泥岩、粉砂质

12、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浅棕灰色油迹粉砂质泥岩,浅棕灰、灰棕色油迹泥质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姚二、三段为灰黑色泥岩、黑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泥质粉砂岩。嫩江组:该组分为五段。嫩一段为大套灰黑色泥岩、介形虫泥岩夹褐黑色油页岩;嫩二段顶部为棕灰色含油粉砂岩、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为大套深灰、灰黑色泥岩,底部为褐黑色油页岩。嫩三段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棕灰色含油粉砂岩组成三个反旋回;嫩四段为灰绿色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棕灰色含油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嫩五段为灰、灰绿、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13、呈不等厚互层。四方台组:主要为灰、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第三系泰康组:岩性主要为大套杂色砂砾岩。第四系:下部为灰黄色细粒流沙层及杂色砂砾层。三、勘探开发简史及研究现状该区为多年勘探的老区。自六十年代以来,曾先后进行过重力普查、重磁详查、电法勘探、多次地震勘探和钻探工作。1976-1977年度曾用模拟地震仪进行了六次覆盖的地震普查工作,1979-1980年度在原测网的基础上加密到2.4x4.8km,1985-1986年度开展了数字地震详查工作,到1990年春,三维区内数字地震测网密度达到1x2km。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该区及邻区先后布署了15口预探井,

14、分别在黑帝庙油层、葡萄花油层和扶余油层获得了工业油流,其中古636、634井在葡萄花油层试油获高产工业油流,日产量分别为21t/d、10.87t/d(表1-1)。从试油情况来看,葡萄花油层是本区的主力油层。截止目前,三维地震已覆盖全区。第二章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本区精细构造解释应用最新版本的解释软件,针对本区所研究的目的层特点和主要地质任务,我们采用了相应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解释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反射层位自动追踪、相干数据体、三维可视化及克里金地质统计学时深转换成图等,共解释地震反射层位四层:T06、T1、T1-1、T2。一、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有四种:利用标准层

15、的波形特征、波组特征和构造层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据测线网的连接确定反射标准层;据层速度资料推断反射标准层;利用钻井资料确定反射标准层的地质层位。1、利用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利用合成记录标定层位是构造解释的重要环节。合成记录就是从深度测井出发,经过复杂运算最终转换成地震道的过程;通过测井资料的再次解释及准确的合成记录标定,从而使得地震、地质解释有据可依。选择工区内有代表性的、使用井校后的古634-63井区收集到的6口井的声波测井资料拟合求取本区地层的平均速度,利用井旁地震道提取地震子波,用地震子波曲线进行褶积运算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把合成地震记录与联井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对主要反射标准层(T06、Ti、T1-1、T2)进行标定(图2-1、2-2)。由于地震波是一种有限带宽的信号,尤其是没有直流分量。对于强振幅信号往往正极性强波形与负极性强波形相伴出现,容易造成解释上的错误。根据SEGY准记录格式,地震波初至下跳为正常极性,意味着对应于由低速到高速地层组合的正反射系数以负极性的波形出现。虽然这种现象对于构造解释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在岩性反演过程中却不容忽视。如图2-3古659合成记录显示的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