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319007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六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三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张清说明: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开辟 壁橱/躲避 迤逦/风光旖旎B调度/调控 相貌/牦牛 摒除/屏息凝神C戏谑/虐待 鼎盛/酩酊 茶杯/并行不悖D溯源/夙愿 铮铮/挣扎 不啻/瓜熟蒂落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书上有些比较可靠的民间歌谣,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它是

2、第一手的资料,纯粹的资料,不是经过 的。 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A. 终身 窜改 徜徉 B.终身 篡改 徘徊C. 终生 篡改 徜徉 D.终生 窜改 徘徊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童梦圆”中的“童”是指一些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上学机会的孩子们,他们大多正值10-18岁的豆蔻年华,生活在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B我还有什么呢,人既不帅,家境且差,又不善钻营,除了一个不算太笨的大脑和一双尚属勤快的手,别无长物,唯有自我奋斗,发愤图强,汗水里争前途,苦干中谋生存。C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代开始的一场悲壮迁徙,河北、山东

3、一带的贫苦农民在天灾人祸的压迫下,扶老携幼向北进发,进入一直被清政府以“龙兴之地”名义封闭的东北三省。其中的悲惨和凄凉,罄竹难书。D高鸿宾称:“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说中国在毒水里养鱼。我想大家是有常识的,毒水里能养鱼吗?鱼能在毒水里活着吗?我个人认为这个报道有点耸人听闻,误导公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司法解释是对社会道德环境的一个指导,它使婚姻少了一些杂质。父母可以给子女买房,也可以不给子女买房,也可以鼓励女方父母买房,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B中国人通过3年的刻苦攻关,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人造月球卫星有望年内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C地震发生后,

4、当大批子弟兵前往救援的同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灾区,帮助灾民恢复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D为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未来3年里,不仅国家将修路以方便农民外出就医,同时还将修建两千个县级医院。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B. “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围脖”、“非常艰难的决定”、 “至于你信不信”、“hold住”等网络词语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C调查显示,食用西式蛋糕、咖啡、巧克力等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

5、它们都含有氢化油这种物质。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6.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临湖开着,满眼波光, , , , , , 。这一切构成了一帧夏晚的佳作,充满了幽闲与静穆的味儿。 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浓密的芦苇 这时常有三两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过 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 村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 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 近黄昏,四周的暮色深了 A B C D二、本大题10题。共5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陆游字务观,名

6、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

7、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注】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乙:画“乙

8、”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侔:音mu,相等。易箦:指弥留之际。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B.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处理C. 盖寓微词也 细微D. 足以导公之志欤 开导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B. 为论者所斥 公勉为之出C. 上之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D. 其得上眷如此 韩侂胄固欲其出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

9、部郎 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A. B. C. D.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11. 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

10、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3分)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1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塞下曲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哪些感情?(4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

11、,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题目作答(7分)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1)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2)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15阅读下

12、面两首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读长恨辞 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注:此句化用了长恨歌中“夜雨闻铃断肠声”。据明皇杂录,玄宗逃奔蜀地,在经过斜谷口时,大雨如注,正思念杨贵妃的玄宗听到雨声与铃声相应和,倍感凄楚和痛苦,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睡海棠:比喻杨贵妃。(1)李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2)李诗和马曲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事入诗,但对唐玄宗的态度不同,试作分析。(4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3、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 ,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4)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智慧之书 余光中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

14、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