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3189020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素制品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总论1.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1998.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1996第80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冀环200313号;关于落实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纪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河北省环境保护局(通知)冀环管2000506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河北省环境保护局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冀环管2002148号);*环境保护

2、“十五”计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人民政府1998111号文*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规定;*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立项前环境保护意见表;*福利碳素有限公司项目意向书;本项目环评工作委托书。 1.2评价目的及原则1.2.1评价目的通过搜集现有资料及现场监测,掌握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依据现有资料和工程分析查清拟建工程排污节点、污染物种类、排放规律及排放量;根据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排放速率和区域自然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计算模式预测工程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论证污

3、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查清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环保管理部门意见,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分析论证拟建工程采用工艺的先进性和厂址的可行性;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拟采用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避免和减少污染的对策和建议,从环保角度对拟建工程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1.2.2评价原则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实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为依据,全面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坚持环评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为优化设计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三服务”方

4、针,不断提高环评工作的实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环评内容、深度和方法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报告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实用性强。1.3评价因子1.3.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的目的和方法根据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的排污特征、排污种类、排放量及其治理措施等因素,分析工程对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可能影响,从而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评价区域的环境特征进行影响因子的筛选,确定评价的主要控制因子。1.3.2评价因子筛选由拟建工程概况及排污情况分析可见,该工程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因素主要是焙烧炉废气

5、和破碎、中碎、压型产生的含尘尾气,前者的污染物为烟尘、S02、苯并a芘和沥青烟,后者的污染物为粉尘:水污染因素为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值、COD、SS、NH3-N。声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风机、破碎机、泵类等产生的设备噪声,声环境因子为等效A声级。根据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见表1-1。表1-1 拟建项目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类别评价因子地下水现状评价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影响分析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大气现状评价TSP、SO2、BaP影响分析TSP、SO2、BaP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燃煤灰渣,焙烧填充料1.4评价内容、

6、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1.4.1评价内容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分析、公众参与、厂址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结论与建议等。1.4.2评价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项目受区域各制约条件的影响情况,确定评价工作重点为:工程分析、环保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4.3 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平原地区,评价区域内没有重要文物和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

7、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水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内的地下水满足地下水环境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声环境保护目标: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中II类标准。1.5.评价等级、时段和范围1.5.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规定,确定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式中: Pi等标排放量(m3/h) Qi某种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农村地区,工程排放的废气总量为94560m3/h,主要污染物为粉尘、

8、BaP、S02和沥青烟,经治理后达标排放,其排放量分别为粉(烟)尘1.110-3t/h、BaP3.4710-9t/h、S02 5.8710-3t/h、沥青烟6.4810-4t/h。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中Pi的计算方法,经计算,S02的Pi最大,Pi=1.17107,小于2.5108,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本工程建成投产后,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故不再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鉴于工程用水量较小,并且无废水排放,因此,地下水仅做影响分析。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1.5.2评价时段和范围评价时段该项目为新建项目,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时段。评价范围地下

9、水环境影响分析范围根据地下水流向和拟建工程排水方案,地下水评价范围以厂址为中心,向东、西各延伸1km,南、北各延伸2km,共计8(km)2范围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规定,结合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特征与该地区主导风向和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焙烧炉主排气筒为中心,向南、北各延伸3.0km,向东、西各延伸3.0km,共36(km)2的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厂界噪声。1.6评价标准建议采用如下标准,待*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后,以批复的执行标准进行评价工作:1.6.1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0、类标准;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2类标准及4类标准。1.6.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排放:焙烧炉、煤气发生炉、有机热载体炉、煅烧炉烟气执行(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表4中1997年1月1日起新、改、扩建的工业炉窑的二级标准;粉尘、BaP执行(GBl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标准;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中的相应标准;营运期由于厂址南边界距离邯临公路不足30m,因此厂区南边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1、l2348-90)中类标准,其它三侧执行II类标准;废水排放:执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绿化用水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值见表1-2: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3、1-4:表1-2 环境质量标准值一览表项目因子标准值单位依据环境空气TSP(日平均)0.30mg/m3GB3095-1996二级BaP(日平均)0.01ug/m3SS02日平均0.15mg/m31小时平均0.50地下水PH6.5-8.5mg/LGB/T14848-1993类高锰酸盐指数3.0总硬度(以CaC03计)450氨氮(NH4)0.2声环境Leq(A)昼夜夜间dB(A)GB3096-1993 2类60507055G

12、B3096-1993 4类表1-3 污染物排放标准值一览表项目排放源因子标准值单位依据废气焙烧炉、煤气发生炉、有机热载体炉煅烧炉烟尘200mg/m3GB9078-1996二级S02850沥青油烟50焙烧炉BaP浓度0.3010-3mg/m3GBl6297-1996表2二级速率0.1310-3Kg/b破碎、中碎、压型粉尘18mg/m3GBl6297-1996表2二级厂界噪声破碎机、水泵等设备噪声Leq(A)昼夜dB(A)GB12348-1990类60507055类(南厂界)废水COD50mg/lCJT48-1999SS10表1-4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夜土石

13、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构筑物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6.3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无组织排放执行炭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l8073-2000),详见表1-5。表1-5 碳素厂卫生防护距离规模所在地区平均风速(m/s)年产石墨电极(t)22-4410000100080060010000800600500根据以上标准,确定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600m。2 区域环境概况2.1地理位置图2-1 周边环境及厂界情况2.2自然环境概况2.3区域社会环境概况。2.4区域污染源情况2.5环境质量现状2.6环境敏感因素分析2.7城镇规划情况2.8环境功能区划3工程分析3.1 拟建工程概况3.2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拟建项目石墨电极生产工序主要包括煅烧、压型、焙烧、浸渍、石墨化、机加工,其中焙烧炉采用先进的以煤气为能源的18室环式焙烧炉。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见图3-1。煅烧原料浸渍筛分中碎石墨化焙烧配料混捏配料研磨破碎 机加工机加工压型 压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