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317442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失去土地使用权和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扩大,C正确;A、B和D说法不符合题意。2、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C.

2、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答案】B【解析】根据“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可知,射礼有利于明确君臣之义、长幼之序,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3、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前着喜欢领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复兴的黑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B. 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C. 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D. 时代变

3、迁影响研究结论【答案】D【解析】19世纪西方学者领扬文艺复兴的辉煌,20世纪西方学者是批判文艺复兴的黑暗,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了评价者的角度,D正确;学者竞争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不是历史评价标准;C中两面性是文艺复兴特点,不是评价。4、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由此可知A. 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B. 逐步实现了公平与正义C.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D.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法律的地位,故纳税的公民数

4、量增加,使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与公平与正义无关,排除B。材料涉及万民法的内容,没有体现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信息,排除C。材料强调罗马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无关,排除D。5、“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A. 中央集权的削弱B. 工商业赋税沉重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物质生产的进步【答案】D【解析】从材料“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可以看出,古代“镇”的功能由唐代的军事政

5、治中心,到宋代经济功能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的进步。所以答案选D。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

6、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6、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A. 工业革命不断扩展B. 世界市场走向成熟C.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D. 欧洲实现自由贸易【答案】B7、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A. 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B. 苏联利用国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C. 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D. 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

7、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苏联购买世界的机器来发展自身,体现出苏联工业化化建设的成效,也体现出苏联利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来补充设备,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的意识形态对抗依然存在,苏联依旧被封锁;C选项错误,这种输出方式是商品输出;D选项错误,美苏两国并没有合作。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虚无主义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否定革命论”,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错误的,偏离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史学上的表现如“侵略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是西方各国送给中国的近代文

8、明礼物,鼓吹中国的现代化应该通过追随殖民帝国来完成;再如“人物重评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盲目和错误地使用逆向推理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解读,贬损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人的历史功绩,而对慈禧、李鸿章等人进行“去阶级化”,并大肆颂扬。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角度选取要正确,论证要充分合理,表达清楚完整)【答案】角度:历史虚无主义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论证:近代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方式来统治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而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富于反抗精神的中国人不断地进行反抗,

9、历经了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又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最后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在这些不懈的探索中,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现代化,革命道路符合中国近代社会问题解决的方式,所以虚无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材料内容给出的角度也是多样,学生的选择多,回答起来会容易些。可以从史学角度选择,依据虚无主义的内容结合近代中国史实进行反驳即可,只要史实与所叙观点相符即可。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