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养小学生教育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地策略探究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3.50KB
约18页
文档ID:483171679
培养小学生教育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地策略探究_第1页
1/18

word摘 要本文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的涵义和本质特征进展了分析,论述了自主学习的根本理论,并结合现阶段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根本现状进展原因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抓“三个习惯、三个原如此;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一个中心、一个关系和三个空间;再次,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两个必备和实现一个转变;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第五,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联系机制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自主学习; 策略探究 /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d the basic theor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resent Chinese pupils autonomous learning basic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asons of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ir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habit, catch \"the three habits, three principles; nex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rab a center, a relationship and three space; again, pay attention to study method guidance,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two main and achieve a change; fourth,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fifth, build a school, family and munity contact mechanism.key words:pupils;ChineseLanguage Arts;autonomic learning;Strategy to explore目 录前 言2一、自主学习的界定3〔一〕自主学习的涵义和本质特征3〔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51. 建构主义理论 52. 人本主义理论 53. 结构主义理论 64. 元认知学习理论 6二、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根本现状与原因分析8〔一〕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学生学习习惯很差8〔二〕课堂教学机械化,学生厌学现象普遍8〔三〕教学活动死板,学生学习方法单调9三、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10〔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抓三个习惯、三个原如此101. 三个习惯 102. 三个原如此11〔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一个中心、一个关系和三个空间1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教师引导,抓一个中心,一个关系,三个空间 12〔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两个必备和一个转变12〔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13〔五〕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联系机制14小 结15参考文献16前 言国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与开展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自主学习也被定为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因此,对它进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分析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根本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其内容由以下三个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主要论述了国内外自主学习的涵义和本质特征,以与自主学习的根本理论力求从国内外历史开展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展较全面、系统的阐述第二局部主要探讨了现阶段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根本现状,并对其进展了原因分析第三局部主要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为今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开展提供具体支持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展分析和总结,对后续研究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自主学习的界定〔一〕自主学习的涵义和本质特征我国古代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渊远流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学莫贵于自得,非在外也,故日自得〞〔程颐〕以与 “自得、自诚、自道、不依师友载籍〞〔陆九渊〕的教育思想,都主X学习是自得的过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中,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助产婆,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Zimmerman 提出自主学习由自我调控、学习反应、自我监视和执行等几个局部组成他主X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测评者、执行者和督导者 [1]Pint rich认为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 or Learner Au.tonomy,简称AL)一般是指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负责,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2]Holee也认为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学生自主进展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负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制定、管理、执行学习计划通过模仿、习得、内化和运用等形式,使之获得主体性的开展 [3]Zimmerman、Pint rich和Holee主要从学生角度和学习过程层面进展定义,其中过于强调学生内在的主观因素,而无视了外在教师的因素,没有很好的处理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引导的关系,以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学习环境、学习气氛的关系,学生很难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

与此同时,国内对自主学习也有不同的定义,具体有以下几种:韩清林〔2000〕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展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开展[4]庞维国〔2001〕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应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展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5]余文森〔2001〕和陈水清〔2000〕都认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内化的过程它包括: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几个方面[6]程晓堂〔2000〕认为自主学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构成,它要靠学生内在机制来控制自己的学习;二是自主学习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与使用学习材料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三是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应、自我调节[7]首先,韩清林和庞维国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从学生身心的角度为根本出发点,重视学生内部动机和学习需要对学习的影响,此外,还重视学习方法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意义,总体来看,可能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只是以重视方法取代教师引导的形式去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会得不偿失。

其次,余文森和陈水清侧重于强调学生内外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以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相反容易无视教师的外在因素,所以,两位学者对自主学习的观点也存在片面性最后,程晓堂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等角度,较全面的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含义,他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和内在机制以外,还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同时,又不放教师的引导,引而不悖,只有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以上自主学习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从中可概括出三个本质特征即:主体性、 独立性 、能动性一是主体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实践和创造并获得主体性的开展二是独立性学习是学生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独立进展分析和探索、实践和创造、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行为三是能动性学习是学生能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开展这说明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必须由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综上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的不同论述,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行为。

而教师任务如此是凭借教学情境和学习气氛,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因此,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只是单纯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或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面对新阶段的教育改革与开展,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开展,相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现代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具体有以下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和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结构、知识体系进展调整和组建,使之获得自主性的开展[8]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背景下,学生主动进展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不能无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情景和学习方法,以与对学生进展意义的作用。

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出发,主X学习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并获得自主性开展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对具体知识进展同化、顺应,最终使学习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其实质就是一种自主学习建构主义中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获得的〞 的观点和自主学习中的自主的观点是相一致的,都是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描述,它们之间有着十分严密关系2.人本主义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态度、观念和思维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品质,学生必须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并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努力实现学习的自主,而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顾问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获取,而且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心理气氛〔Psychological atmosphere〕,去启发学生进展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