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上传人:图*** 文档编号:483164187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偏远乡镇往往距离城区较远,交通、信息、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较差,工商业不发达。然而,偏远乡镇经济的发展,却关系到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能否提高,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市场能否繁荣。偏远乡镇如何发展成为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把握农村发展现状,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发展现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统筹协调,全面发展,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偏远乡镇的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偏,自然条件差 偏远乡镇地处偏远, 自然条件

2、差,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不管是农产品的运出还是城里商品的运入,运输费用都很高,不但增加了运输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利润,也增加了农民的采购成本,经济发展的难度很大。同时,乡镇财政困难,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远滞后于发达地区,农业抗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二)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设施条件落后或不配套, 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造成招商引资困难,资金缺乏尤为突出,特色资源难以得到合理有效开发, 特色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滞后更带来当地人才大量外流,偏远乡镇80%的年轻劳动 力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而少有大学生回到家乡

3、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 偏远乡镇三大产业布局中,农业比值最大,工业几乎没有。第一产业中,低效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另一方面,偏远乡镇的科技基础薄弱, 投入不足,科技基础不足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 (四)农民思想观念守旧,整体素质较低 现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大量的农村后备劳动力不到高中毕业即开始就业,富有思想、有激情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家的多是老的一辈,他们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守旧,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影响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

4、。这些状况不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着其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偏远乡镇经济发展对策分析(一)要借力市场求发展 要促进经济发展, 必然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必须转换到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为市场微观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引导经济真正与市场对接。因此,一方面, 要强化服务职能, 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顺应市场经济规则对公共部门的职能、管理法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合理改革, 有效解决“该管的无人管, 不该管的多头管”的问题;另一方面, 要提高行政的公正度, 加强依法行政、监政, 规范政府行为, 建立法制政府,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县域经济与

5、大市场的顺利对接, 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从实际出发, 立足经济的资源禀赋条件, 一镇一策, 根据市场调查,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对产业发展、生产布局进行指导, 通过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要借力科技求发展 偏远乡镇要坚持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拓宽经济与科技结合的途径, 以科技进步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偏远乡镇科技人员较少,产品档次较低, 因此, 依托科技提升竞争力是 当务之急。拓宽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渠道, 一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当今发展经济, 不再只是靠吃苦耐劳和敢打敢冲,经济要提升竞争力必须

6、依靠科技“强身健体”。无论是第一产业, 还是第二、第三产业, 只有依靠科技和信息的运用, 才能形成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不间断地学习、宣传和研讨活动, 使“科技意识”成为 “全民意识”。二是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开展产学研的洽谈与合作,是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偏远乡镇虽然科技力量薄弱, 但多有丰富的特色资源, 科研院校有科研力量, 但缺实践基地, 如能在经济的平台上建立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 当可为经济发展借得强劲“东风”。三是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培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 关键在自己,要借项目带动进行科技示范, 加大科技投入, 引进科

7、技人才, 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利用科技带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 建立名优品牌, 利用品牌的龙头功能, 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 (三)要向特色要效益 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 即使再贫困的地区, 也会存在某种资源优势。因此,要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应当主要立足于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 按照比较经济的原则, 努力发掘自己的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产业是指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市场需求,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具有合理规模,较高效益,明显特色的行业,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偏远乡镇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要以特色经济为方向来主导地域经济的发

8、展。实践证明,如果什么都想搞,往往是什么都搞不好,只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作为。当然,有了特色,还要形成优势。只有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特色经济才有生命力。一个范围内,总能找到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有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的农林资源独特,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有的人口密集,传承手工艺市场潜力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素总是可以交换的,利用自身优势生产要素换取短缺生产要素,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的功效。要坚定不移地打造特色产业,重视对特色产业的培育,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还要做好“守旧创新”的工作。“守旧”就是对原来的特色产业不断进行改造和升级,保持原有的产业优势和特色优势。“创新”就是不断挖掘新优势,着力培育新的特色支柱型产业,为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偏远乡镇来说,无论是“守旧”还是“创新”,都必须围绕一个基本的要求来进行,这个基本的要求就是“五个一”,即一个产业,一个详细规划,一 套激励措施,一个领导班子,一批产业龙头。这样就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规划设计、政策鼓励、组织领导、发展动力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