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316063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短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使弈秋诲二人弈_ (2)非然也_(3)思援弓缴而射之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 (2)一人虽听之_(3)思援弓缴而射之_(4)虽与之俱学_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C.为/是其智/弗若与D.通国/

2、之善/弈者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_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若不与我,“与”: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

3、的句子。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_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3.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管理遂:就。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无:_使:_信:_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A.兽畏虎也B.兽畏狐也C.兽畏天帝也4.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刮骨去毒羽

4、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矢镞箭头1选择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填写序号)尝:经历 曾经 辨别滋味 (_)贯:连贯 事例 贯通 (_)2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_3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中的_,他是一个_的人,从原文中“_”看出。5. 阅读理解。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

5、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结合注释阅读文章,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用原文填空。北人食菱的方法是“_”,当别人告诉他正确的食菱方法“_”,他却“_”,为自己找的理由是“_”,结果闹了笑话。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_”,否则,只能让别人取笑。2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设酒杀鸡做食C.不食五谷6. 古诗文阅读。画鱼捉獭(t)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i d)。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鱼,乃

6、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n chng)也。”(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魏晋南北朝卷)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A.值得怜悯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C.令人喜欢3帝甚嘉之。()A.夸奖B.欢乐C.善,美4臣未尝执笔。()A.辨别滋味B.曾经C.经历5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_6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7. 阅读训练。鲲鹏之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7、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注释)鳃(kn);传说中的大鱼。鹏:大鸟的名字。北冥(mng):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冥,通“溟”,指海。为:叫作,移为。为:变为,成为。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若垂天之云: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若,好像。垂,通“陲”,边际。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鹏之背(bi bi),不知其几千里也。2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_和_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出鲲鹏奇特的形象

8、。8. 文言文阅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而邻人之父亦云(_)(2)暮而果大亡其财(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_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9. 文言文阅读。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回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新序杂事五(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凿:通“爵”,古代

9、饮酒的器具。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窥头于牖(yu):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窥,探望,偷看。牖,窗户。施(y)尾于堂:龙尾伸到了厅堂里。施,延伸。还(xu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是:此,这样看来,由此看来。夫(f):那,那个,那些。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钩以写龙 以: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闻:_(3)弃而还走 弃:_(4)叶公子高好龙 好:_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弃而还走。 “_”通“_”;_的意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_(2)失其魂魄,五色无

10、主。_4古代“走”即“跑”的意思。请你举出三个带“走”字其含义也是“跑”的意思的成语来。_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昔有愚人_食之,甚美_2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1、。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_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11. 文言文阅读。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宋史(注释)洛:洛阳。见:拜见。暝坐:打瞌睡。暝:闭上眼睛。游酢(zu):程门四大弟子之一。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颐既觉:程颐睡醒后。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时盖年四十矣 盖: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去:_(3)颐既觉 既: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_12. 古文阅读。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左右曰:“可罢,改日而猎。”文侯曰:“不可。人若无信,岂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注释: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 焉至:到哪里去 岂:副词,难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