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3153517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地理 第五单元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三种方式及其意义。2.掌握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点。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德育目标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教学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教

2、学方法1.本节主要阐述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部分内容,三者逐步递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2.多联系实际,结合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意义。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视新闻报刊资料、工业生产分布图及一些景观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新课教学5.7 工业地域的形成(板书)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或深化。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进行,工业的各部门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

3、,即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下面我们作一具体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工业联系,了解工业在三方面存在的联系,并举例说明。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可简单提问:(1)教材叙述了哪几方面存在着工业联系?(2)每种方式联系中,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归纳、鼓励学生多举事例,并加以分析。一、工业联系(板书)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物品,如布,是经过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正如课本图5.28所示,生产布匹首先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最后才成为成品布匹。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来说,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

4、全部加工过程(或工序)是能够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各个过程(或工序)可能由各个工厂来完成。这样,进行各加工过程(或工序)的工厂之间就存在着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可举出很多,比如我们使用的笔、笔记本、服装鞋帽、自行车、电视机等等,都是由不同的工序加工组合而成。从产品所用原料,到产品制作完成,都是由不同的工业部门所承担,最后组合加工完成,其中各工业部门的分工合作,即存在着工业联系。具体地说,工业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板书)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例如,上面所举

5、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他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第二种情况是许多工厂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例如,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由于各自生产的零部件不同,他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所生产零部件经汽车厂组装,使各零部件的生产厂与汽车总厂发生了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如上面所举生产笔的厂家,还有暖水瓶生产厂家、电视机组装厂家等等,他们的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均由不同的厂家(或部门)

6、来生产(如笔尖、笔墨、笔管等),然后进行组装,即成产品(笔)。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专业化工厂的生产,同时与其他工厂进行协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分工发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备有专门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专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等,以增加批量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在专业化工厂里,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相当紧密,自原料或零部件的投入至产品的产出,全过程自动化连贯生产。提供这种工业生产的设备,称为生产流水线(见课本图5.29)。可见,通过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操作,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使工业联系更为紧密。例如,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当中(如彩电、冰箱、纺织、

7、机械零部件等),已基本普及了生产流水线,使企业内部的联系更为重要。2.非生产上的联系(板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邮局、商店、学校等,也有的是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等。例如,在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工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包带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基本上没有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这种工业的联系是种间接联系。这样的现象在各地区较普遍。例如,山西省潞城市的两大企业,天脊集团公司(原山西化肥厂)和山西水泥厂,它们的区位选择就是为了利用当地的

8、资源(煤炭、粘土)、水源(辛安泉)、劳动力以及一些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等。一般来说,在一个地区,存在着这样的间接联系的工业较多,我们看似两个不同的工业企业(工厂),虽没有上面所讲的那种直接联系,但他们却存在着某种间接联系。3.信息的联系(板书)除了上述物质上的联系以外,工厂之间还有信息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这种联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将越来越重要。例如,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我们可知哪个地区的哪个工厂或市场,需要哪种型号的产品,我们根据提供的信息,可及时生产这种产品,以满足其需要。否则,得知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我们也可及时调整产品,使企业少受损失。现在,我国正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这种信息的联系,越来越凸显

9、其重要性。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工业企业的参观学习,以本地所属工业企业为例,参观一些不同的工厂,看他们在生产上或在非生产上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如存在某种联系,请同学们沿着有联系的生产线再进行下一工厂的参观,分析其具体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我们可带领学生到某一大型厂矿的各个分厂进行参观了解)。如不存在直接联系,可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间接联系,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联系我们可带领学生到各小型厂矿参观,他们一般不存在直接联系,但共享本地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学校等等)。回校后,组织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进而再分析当地的工业分布状况,为学习下一部分内容打好基础。承转:从上

10、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联系往往导致工厂的集中分布,产生工业集聚现象。同时,也有的工厂在分布上却呈现出分散的现象。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及其原因。二、工业的集聚和分散(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投影:问题1: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各有哪几种情况?请举例说明。问题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产生的原因分别有哪些?试解析。学生看完这一部分内容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补充,最后归纳总结,理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思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叫做工业的集聚。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可见,工业集聚可以

11、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例如,在钢铁厂周围建立的机械厂、机械厂所需钢材的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种由工业集聚而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1.工业集聚的两种情况(板书)(1)传统工业生产的集聚(板书)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这类工业的运输量大,为减少运输费用,工厂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例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等。以钢铁工业为例,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好些厂矿和它配套,如烧结厂、焦化厂、轧钢厂等,其间的运输量较大,所以,

12、这些相关工厂靠近主厂布置,形成集聚效应,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2)新兴产业的集聚(板书)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可以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协作工厂需要在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这样就形成了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一些地区兴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其典型例子,这类工业的集聚,主要靠规模优势,技术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补充材料1:钢铁工业的集

13、聚钢铁工业属初步加工业,其生产过程复杂,原料、燃料用量巨大,生产规模庞大,占地多,需劳动力多,工种多,产品种类多,运输量大。在生产过程中,需一系列相关工厂与之接近,如烧结厂、焦化厂、轧钢厂、煤、水、电供应系统,还兼管采矿、选矿等,基于这些特点,其工业集聚规模庞大,形成了典型的工业集聚效应。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时,有的工业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现象,它们表现为分散布置,例如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相距较远,形成了一种工业分散现象。2.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板书)(1)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分散迁出(板书)一个地区工业集

14、聚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时,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一些工业开始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区位条件,使得工业从集聚走向分散。例如,现在世界各地新兴建的电子工业基地,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苏格兰区、德国的慕尼黑等。在我国,电子工业也选择在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地方,如北京中关村等。(2)有互相协作的工厂之间的分散现象最终可形成跨国公司(板书)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种类很多,可能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从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来看,它们可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为了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把这种有供销关系的工厂合并在一起

15、,形成了跨国和跨地区的企业,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从课本图5.30中可以看出,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全球化。由于高技术的发展,机动灵活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普遍。正如美国福特汽车生产网络,汽车的各个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从工业联系来看,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生产产品各不相同,不存在直接联系,但都与福特总公司有产品联系,这些厂家处于一种间接关系之中。从福特总公司来说,其工业部门(工业产品)遍布世界各地,是一种工业分散现象。随着科技发展各零部件轻便、短小,运输方便,甚至可以空运,打破了工业集聚,出现了工业

16、分散。福特公司正是利用这种优势,和各国的工业企业建立一种供销关系甚至合并,最终形成了跨国公司,使福特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全球化。以上内容,我们可用下列表格进行对比。投影展示:工业集聚与分散原因表现形式结果工业集聚获得规模效益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工业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形成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以上表格,可让同学先自行填写,然后给出答案)承转:由于工业的集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获得了规模经营。工业因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分析工业地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