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14262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炉基础施工技术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编制依据2第三章 施工准备3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案4第五章 进度计划17第六章 人力及机具安排17第七章 质量要求18第八章 安全保证措施19第1节 安全施工19第2节 文明施工19第3节 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20工程概况1.1 岱海电厂2X60万千瓦机组,设计为两台锅炉。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设计为钢结构。正负零米相对于绝对标高为1227.00米.基础埋深-5.5米。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基础上部设有予埋螺栓,抗剪支撑埋件。基础下为混凝土搅拌桩 。桩头高出基础垫层100mm。岱海地区冬季最低温度零下35摄氏度,冻土层厚度为1.6米。地下水水位为-2.4米。本工程主

2、要工程量如下表所示:结构部位基础垫层基础成台基础柱钢筋材质等级C15C30C40工程量165.76m32610.424 m3343.833 m3220T编制依据1.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2.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3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范DL/T5074-972.4 锅炉基础施工图10-F122S-T02361.1 施工图10-F122S-T0247施工准备3.1 施工队伍的合理选择安排,人员数量确定。3.2 电源由现场#7箱式变引接,水源由井点降水处临时引接,施工机械、材料的布置落实。3.3 周转工具、模板、脚手管及

3、其附件准备。3.4 方案考虑,图纸会审,钢筋委托等。3.5 制作控制桩,分别设在1、3、5、7、10轴和A、2/A、B、C、K2、K4、K6列。3.6外支架制作安装材料:序号名 称数量主要用途1钢管108*4520米螺栓支架2槽钢10400米螺栓支架3钢板=1012m2支架埋件4钢板=67.5m2螺栓支架5钢筋25780米斜拉条6组合钢模板4410 m2支模7脚手管74600m模板及脚手架搭设主要施工方案4.1 基槽:首先验收基槽内混凝土桩标高及基槽底标高,确认符合规范后进行下步施工。垫层施工:测量放出垫层灰线, 并在垫层四周抄-5.500m标高,经工地验收合格,即可进行混凝土 的浇筑,待混凝

4、土初凝后,可放基础底板模板线。并用红油漆标出柱头四角,以利于柱头准确施工.钢筋工程:所有现场钢筋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现场存放钢筋均应挂标识牌,标明规格和使用部位,并垫方木以避免锈蚀或沾染污物。垫层上基础墨线角框和柱头墨线角框均用红漆标出,保证柱头插筋的准确,板分布筋在垫层上用石笔划出间距,保证绑扎时分布均匀。基础钢筋绑扎顺序:先绑扎底板钢筋,底板上层钢筋用12钢筋马凳垫牢。底板下皮钢筋绑上砂浆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底板钢筋绑扎时,按划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下面绑好垫块,上层钢筋用马凳支垫绑扎,钢筋网片交叉点均应按梅花型绑扎牢固。4.4 直埋螺栓施工:4.4.1 施工顺序:柱头

5、以下部分施工完焊立柱、横梁固定螺栓柱头钢筋模板浇筑混凝土。4.4.2 支架的设计原则:柱下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将固定外支架的铁件埋好,因为支架和模板体系相互独立,铁件位置一条中心距柱子边线300mm,另一条中心和螺栓中心相同。4.4.2.2 将竖向支架立管焊在埋件上,做到位置准确,支架垂直。4.4.2.3 在立管上抄水平标高,利用火焊切割找平。水平固定框提前制作拼装好,人工或吊车就位找正焊于竖向立管上,保证固定框水平是保证螺栓垂直的前提。4.4.3 固定框与立柱计算4.4.3.1 在施工中固定框以JC-8b为例进行计算(在此例中固定框最长,承受集中荷载最多)计算模型如图: 4.4.3.2 强度计

6、算: 固定框选用10槽钢,自重q=100N/m,P=600N经计算 由3个集中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M1=840Nm, 由自重产生的跨中弯矩 跨中弯矩Mmax=M1+M2=840+722=984 Nm 满足强度要求。 挠度计算: 满足稳定要求。 立柱计算: 立柱选用1008钢管,因为选用210焊于立柱顶部,立柱假设为轴心受压杆,只需满足N/Af, =l0/i150即可, 每根立柱承受N=900+260=1160N, N/A=1160/1307210N/mm2 立柱一端视为固定,一端视为自由, 所以计算长度为l0=2l=22.4=4.8m 长细比= l0/I=480/3.68=130.4150 满足

7、要求。4.5 模板工程4.5.1 模板侧压力计算:由于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且掺加外加剂,故选用 Ks=1.15 , Kw=1.2,则有Pm=4+1500/(T+30)KsKwV1/3 Pm1=4+1500/(30+30) 1.151.231/3=53.758 Pm2=25h=92.5 一个拉杆所承受的拉力F=PmA=53.7580.60.75=24.1KN/m2 16螺栓拉力为24.5KN24.1KN,所以满足要求。锅炉基础模板采用经过挑选的光滑、平整的定型组合钢模板,模板缝之间均夹吹塑纸,防止砼浇灌时漏浆。锅炉基础底板侧模内侧用12单头螺杆和底板主筋焊接,外侧用513.5围檩和斜撑加固,1

8、2钩头螺栓加固,保证整体刚度, 斜支撑和生根于地上的桩连接,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柱头模板,首先在基础底板上弹出模板边线,然后立模,用12对拉螺杆间距750600mm拉紧,横、竖围檩加固,加强模板整体刚度,各柱子之间搭脚手架连接成一整体,保证整体稳定性,柱头模板找正加固后根部要抹砂浆堵缝,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出现烂根现象。4.5.5 模板支设尺寸准确,接缝宽度小于1.5mm,相临模板平整度偏差不大于3mm。4.5.6 模板支好后应清理干净,不得留有吹塑纸等杂物。4.5.7 模板施工完后应通过工地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打灰。 4.6 混凝土工程 4.6.1 基础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混凝土。 4.6.2

9、打灰前应由测量抄好标高,尤其是基础柱头标高,更应严格控制。由于J-1,J-3基础体积超过200m3,因此我们按大体积混凝土处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 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以及外界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4.6.3.1 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品种的水泥配制混凝土.使用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和料,以改善水泥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6.3.2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避开中午炎热天气进

10、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4.6.3.3 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缓缓降温。4.6.3.4 采取长时间浇水养护,按规范确定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4.6.3.5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度控制在25C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控制在20C以内。4.6.3.6 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以避免基础长期暴露。 混凝土分层浇灌,振捣密实。分层厚度底板50cm以下,柱头以40cm为宜,上层砼浇灌应在下层 砼初凝前完成,并且振捣时插入下层5cm,保证混凝土整体性。混凝土浇筑从北向南进行,分层浇筑。振捣应密实、均匀,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而且石块不在沉落

11、时方可换下一振点,振捣器与模板距离控制适当,应尽量避免震动模板以及钢筋、螺杆。柱头底部设水平施工缝一道,浇灌砼前凿毛清理,清除松动石子,并提前浇水湿润,浇灌5cm相同标号的砂浆后,再浇灌砼。4.6.5 基础底板底泛出的砼应在终凝前除去,砼浇灌完后表面用木抹子用力搓压密实。4.6.6 每次混凝土施工均应由试验室取样做抗压试验,且现场应留试块。4.6.7 浇筑结束应做好保温措施,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子,每跨轴线设测温孔两个,专人做好测 温记录,检查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如超过25,应及时采取措施,加盖塑料布、盖草袋子。4.6.7.1 混凝土热工计算: 混凝土裂缝主要由于其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的收缩应

12、力大于混凝土此时的抗拉应力而产生 裂缝。基础混凝土标号按C30计算,采用普通425水泥,其掺量为350kg/m3,收缩应力计算过程如下:= - 混凝土的温度应力(N/mm2)E(t)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6(1/C)T 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度差(C)H(t) 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R 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一般土地基取0.3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其中T=T0+T(t)+ Ty(t)- Th计算结果如为负值,则为降温。式中T0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T(t) 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其中T(t)=(1-e-mt) C为每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Q为每公斤水泥

13、的水化热 c为混凝土比热,取0.96 p为混凝土质量密度,取2400kg/m3 m与水泥品种,浇捣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0.3 t为龄期 按7天龄期的混凝土强度为: E(7)= E(t)3.0104(1-e-0.097) =1.402104 取10106(1/C) T=T0+T(t)+ Ty(t)- Th 其中T0为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T(7)=(1-e-m7) =50.256 Ty(7)=- 其中,y(7)= 0y(1-e-0.017)M1.MN =3.2410-4(1-e-0.017)1.01.351.01.01.21.11 0.77 1.0 1.0 =0.30310-4 则Ty(7)=- 10 =-3.03C 取T0为15C, Th为20C T=T0+T(t)+ Ty(t)- Th =15+50.256-3.03-20 =25.474 = - =1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