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宁波市某中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9页)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6KB
约12页
文档ID:483113611
宁波市某中学三年发展规划(DOC 9页)_第1页
1/12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8年9月——2020年9月)一、背景分析(一)办学规模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名宁波市第五初级中学,1971年更名为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经过62年的磨砺,先后经历了从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到初级中学的变迁,如今是一所纯初级中学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66亩,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000多名;教职工170多名,其中有浙江省劳动模范1名,宁波市名师2名,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2名,海曙区名师4名,区学科骨干教师4名,市、区骨干班主任7名,省教坛新秀1名,还有多名教师获得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宁波市先进教师、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等荣誉称号二)办学优势学校以“励志、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弘扬朴质精神 发展优质教育 成就品质生活”的办学理念学校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在书香校园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艺术劳技、国际交流、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成效显著曾先后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浙江省领雁工程培训基地、浙江省心理中小学一级站、浙江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室、浙江省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宁波市首批文明校园、宁波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宁波市甬港千校结好品牌项目、宁波市平安校园、宁波市“晨风奖”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宁波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品牌初中。

三)问题剖析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本部教师年龄特征趋于老化,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但年轻教师比较缺乏实验校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少,年轻教师占多数,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两校区教师队伍需要整合、有序流动,老教师需要激励,新教师需要培养,教师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有效性有待提高2、生源质量有待改善因区域办学结构调整,本部校区的生源质量、数量有所下降实验校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基础相对薄弱,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家庭对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家庭教育环境较差,需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衔接,区域生源优化调整的工作3、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实验校区自从06年创办至今没有大的维修,墙面破旧,室外运动场地需要维修本部缺少室内运动场,外墙陈旧、内墙脱落等问题现代化设施设备与教育教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英语人机对话、智慧教室等需进一步更新并补充完善4、学校特色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在“足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和“书香校园”特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内化和渗透上力度不够,其特色内涵的拓展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特色发展的进程,对于创建“心理健康教育” 和“书香校园”特色学校有较大压力。

二、学校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依法办学,以质立校的办学方向,以“弘扬朴质精神 发展优质教育 成就品质生活”的办学理念为统领,坚持以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让学生过上“自信、自尊、自重”的校园生活,并为未来品质生活奠定基础,让教师享受“有追求、有品位、有情怀”的教育人生二)办学目标学校硬件:两校区办学按48个教学班规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符合省一类配备标准学校目标: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一所稳定、安全、文明、和谐、高效、有序的校园,一所家长、学生向往喜爱的学校,争创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宁波市初中品牌学校三)培养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让全体学生成为品德端正,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具有特长,成绩良好,能力出众,具有国际视野的好学生教师培养目标:力争在三年时间内使一批教师迅速成长,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各级教坛新秀不断涌现,名优教师比例位于同类学校前列教师科研意识强烈,教学研讨氛围浓厚,教师队伍团结、奋进、务实,为人师表,整体素质优化。

三、分年度目标和主要措施策略与达成标志(一)学校管理 目标: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管理能力突出、工作视野开阔、乐于奉献教育、团队配合默契、工作锐意进取的学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学校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完善以“人本化、民主化、规范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增强服务意识,尊重与满足师生的合理需要,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创设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氛围,营建具有十五中学特色的管理文化,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国际交流,开拓教育视野,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为培养国际型人才奠基学年度学年度目标措 施达成标志20181、优化学校行政管理队伍组成结构,打造团结务实高效清廉的干部团队2、完善规范科学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率3、办学理念能够在师生中开花结果,促进师生更好成长,传唱校歌,强化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提炼归纳校风、教风、学风4、凝聚各方力量、助推学校发展、提升办学品质5、进一步推动国际、国内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6、做好结对扶贫工作,为贵州贞丰脱贫攻坚贡献力量1、健全管理体系,形成学校金字塔型的管理网,确保学校管理的全覆盖,积极选拔培养年青干部。

科学合理安排各处室行政管理人员,召开教代会,组织述职述廉,做好中层干部和校级的民主测评工作2、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重点领域或重点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实施“校务公开”,建立校长负责制,党总支监督、保证和工会、教代会民主监督管理的制度,实现学校工作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3、凝聚全体师生共识,广泛征集意见,上下联动,专项引领,提炼归纳“三风”4、加强中小学发展共同体建设,开展好学科、课程、文体活动、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活动,实质性推进中小学衔接工作联络发动校友和社会力量捐款助学,参与学校管理5、接待国际、国内结对学校师生代表团并出访姐妹学校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1、推荐产生正校级1名,副校级2名,新选拔中层干部2名2、干部团队勤政廉政,身兼多岗位工作,率先垂范,民意测评良好及以上3、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上墙4、对口小学师生支持参与中学教学,对中学高度认同每学期发放年段前20名学生奖学金每年有一定资金帮助困难师生5、师生参与结对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素养6、为贵州贞丰一中贫困学生捐款13万元,派出骨干教师支教1年半、多次开展送教和学校管理交流20191、锻造一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勤政廉政、有所作为的干部铁军。

管理重心稳步下移,强化中层各部门和年级组的管理职权职能,形成自主、良性的运行机制创设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和以立校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2、学校办学理念统领师生教育教学行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明确鲜明,师生入脑入心、化为行动3、凝聚各方力量,助推学校发展,学校办学品质进一步提升4、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开拓教育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5、结对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化、成效显著1、完善学校行政管理干部学习、研讨、考核制度,促进干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健全工会等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行政管理监督小组,实行校务公开反馈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2、收集归档学校资料、传承好学校文化,完善管理制度,编撰学校管理手册3、中小学发展共同体建设有实质性推进,发动校友和教育议事会成员积极参与捐款助学和学校管理4、建立并有效利用国际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各项教育教学交流工作,包括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各项教育教学互动项目5、为贵州贞丰传经送宝,加强互访交流,给予贫困学生餐费资助1、推荐产生副校级1名,正校级后备干部1名,副校级后备干部1名完成工会主席改选,中层干部轮岗和选拔。

2、全体教师敬业爱岗、业务精湛,全体学生品行端正、勤学上进、班风好、学风正,喜爱学校生活3、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学校管理手册编印出版4、中小衔接更加紧密,师生奖励和帮困资金有保证5、成功接待国际国内结对学校师生代表团并出访国际国内结对学校,师生间互动交流更加频繁,形式多样、具备国际视野6、骨干教师支教任务圆满完成,贫困学生受助面更广,贵州贞丰一中师生素养提升、理念更新20201、行政管理队伍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团结协作,勤政廉政,有所作为,率先垂范2、凝聚各方力量,助推学校发展学校办学品质得到社会认可中小学共同体建设实质性推进3、扩大国际交流渠道,适时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塑造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国际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4、扩大学校知名度,在教学管理、办学业绩、学校特色等方面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校1、制订干部队伍目标考核与责任考核的方案,培养干部一专多能和全程管理的能力,使干部队伍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保证学校目标和办学思想得到长期贯彻,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创造学校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实施干部队伍建设工程,通过见习制、助理制等形式,建立后备干部的培养、带教机制,培养储备优秀中层,校级后备干部,形成梯队。

2、家长、社区、校友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助推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3、尝试与国外姐妹学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借鉴和引入其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4、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校报、教育报等媒体,扩大宣传1、推荐产生正校级1名,正校级后备1名,副校级后备2名,新提拔中层干部若干名全体干部工作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2、对口小学生源进一步优化、稳定,学校师生的奖励和帮困工作形成制度,具有十五中特色3、国际、国内学校间合作项目多,师生高度认同,参与成效显著4、学校管理科学高效,办学业绩得到广大家长好评,社会声誉高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两校区师资有序流动,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课程建设能力强学年度学年度目标措 施达成标志20181、招聘引进优秀教师,两校区师资有序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各门学科涌现出市区级教坛新秀、教学骨干、校级骨干教师、名师等3、教师队伍师德高尚、敬业爱岗4、教师教学研究氛围形成,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1、教师个人成长计划制定并付诸于实践2、教研活动开展正常化,鼓励教学研讨,提倡开公开课,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3、开展校级各类业务评比,促进教师成长4、做好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鼓励教师参与特级、名师带徒活动5、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探讨,反思总结好的做法6、建立学校“师德档案”,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师德监督机制7、教师校本培训、继续教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1、全体教师完成听课评课20节,中青年教师每人开设公开课名师、骨干开设示范课1节2、新获评市级教坛新秀若干名,各类业务评比获奖众多3、全体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没有发生,有效投诉为零4、教师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实效20191、加大教师交流和引进力度,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2、在市区级各类评比中有较多教师获奖,市区级骨干教师、名师有增加3、教师队伍师德高尚,成效突出,涌现省、市、区级各类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师德标兵等4、教师教学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