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3084708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 .下列早期人类最先使用火的是 ()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 .在云南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B.他们已经知道用火C他们会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D.他们按血缘关系居住在一起3 .元谋人的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县,这说明()我国远古历史仅局限在黄河流域云南是我国边远省份,它的发现意义不大我国远古历史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A.

2、B.C.D.4 .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5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血缘关系的结合 工具简陋粗糙人们头脑简单生活环境险恶A.B.C.D.6 .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人工取火御寒C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7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同点是 ()A.体质牛I征B.取火方式C社会组织D.居住地区8 .假如有一天山顶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们可能会认为北京人()A.长相像猿,比较丑陋 B.会做项链,懂得爱美C会缝制衣服,比较文明D用人工

3、取火,比较先进9 .韩非子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土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D.过群居生活10 .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8 .黄河、长江确实是孕育中华远古文明之地C呈现无规律的分布,适应性很强D.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便于生存11 .下列几处人类遗址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 半坡人遗址河姆渡人遗址A.B.C.D.12 .有一遗址,其出土的遗物中陶器碎片很多,有的呈黑色,还有窖藏的稻粒、用动物骨骼制造的工具等,此遗址为(

4、)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13 .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不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是()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能饲养家畜C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D.种植粟和蔬菜14 .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贡献是()A.学会了饲养猪狗等家畜B.妇女在氏族生活中地位很高C会制造精美的彩陶D.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15 .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16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会

5、制作陶器A.B.C.D.17 .在原始农耕时代,有代表性的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是否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C聚落出现的先后不同D.农耕生活与渔猎生活的差异18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 B.H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19 .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多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饲养猪、狗等家禽B.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D.使用磨制石器20 . “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 2005 年 5 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

6、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A.黄帝B炎帝C.尧D.舜21 .相传炎帝教会人农耕,尝遍百草,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A.伏羲氏B.神农氏C.燧人氏D.女蜗氏22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黄帝和炎帝二部落构成华夏族主体B.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C禹治理长江成功,被后世誉为治水英雄D.尧舜的 禅让”是一种民主的选举制度23 .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是()A.尧B.舜C.禹D.启24 .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出自史记中的()A.五帝本纪B.夏本纪C.殷本纪D周本纪25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表述符合史实

7、的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国家。A.B.C.D.二、材料问答题26 .阅读下列材料: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 个,头骨碎片、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 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请回答:(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

8、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过的?(2)你认为北京人喝过开水吗?你的根据是什么?27 .下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教材P8)以及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教材P10)图一图二(1)请根据图一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2)请根据图二回答这些动物与半坡原始居民有什么关系?28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9、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请回答:(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3)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4)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为什么?三、问答题29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1)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的遗址?(2)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

10、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出土的石器与彩陶与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3)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的始祖是谁吗?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30 .什么叫做“禅让 ”? 尧、舜、禹各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C5.D6.B7.D8.A9.D10.C11.D12.C13.D14.D15.C16.A17.B18.C19.B20.A21.B22.C23.C24.B25.C二、材料分析题26(1)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采集果实,男子打鱼、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一天中的学

11、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其他: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2)喝过开水。根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27(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固定的房屋中,他们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等;(2)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28(1)材料一反映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的状况。材料二描述了阶级社会产生后“天下为家”和王位世袭的社会现象。(2)禅让制。(3)世袭制。(4)世袭制。世袭制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它的出现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上的私有制扩大到政权私有制

12、的结果,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所以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三、问答题29(1)答: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2)答:半坡遗址。从出土的石器看,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从出土的彩陶看,半坡人会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3)答:中华文明的始祖是黄帝。传说中,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30(1)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救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舜年老时,征求各部落手拎的一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攘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叫做“禅让 ”。(2)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这些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