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483050890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冲淤平衡(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4冲淤平衡1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2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3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4河流冲淤主要影响因素5河流冲淤地貌:河流冲淤影响河床形态和河流附近的地貌,如河床的深浅宽窄变化、河流改道、河口地区河床和海床不同时期的冲淤所引起的海岸线进退变化等。(1)某一河段的冲淤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若河流两岸土质疏松,河道易于冲刷展宽;河

2、水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且河水流量变幅大,河流主流位置会迁移不定,频繁变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如黄河小北干流段。具体如下图所示:(2)某一河口河床的冲淤受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口河床变深,引发海水的侵入(海岸线前进),三角洲面积减小;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顶托)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口河床变浅,引发海水的后退(海岸线后退),三角洲面积扩大。(3)某一河口海床的冲淤汛期,流水作用强时,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积为主,引发海水的后退(海岸线后退);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蚀为主,引发海水的侵入(海岸线前进)。河流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之间

3、的差值一般称为冲淤量(为正值,代表淤积大于冲刷;为负值,代表冲刷大于淤积)。下图示意长江口不同水深、不同时间段冲淤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20022010年,长江口冲淤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植被覆盖减少B入海径流量大幅减少C枯水期输沙能力减弱D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2以5 m的水深为界,长江口河段()A近岸侵蚀,远岸侵蚀B近岸堆积,远岸堆积C近岸堆积,远岸侵蚀D近岸侵蚀,远岸堆积3未来,5 m的水深线可能会()A向陆地方向移动B向南岸方向移动C向海洋方向移动D向北岸方向移动答案1.D2.C3.A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20022010年冲淤量大大减小以致数值小于零,说明淤积量

4、小于冲刷量,植被覆盖减少会加剧区域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大增加,进而使得淤积量增大,A错误。径流大幅减少和输沙能力减弱均会加剧河流泥沙的淤积,所以B、C选项错误。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会减少库坝下游的河流含沙量,从而减少了淤积,因此D选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冲淤量为正值时淤积大于冲刷,为负值时淤积小于冲刷。据图可知,以5 m为界,近岸为正,远岸为负。所以近岸堆积、远岸侵蚀。C选项正确。第3题,首先观察“5 m”水深范围,在20102015年时间段内的冲淤量接近于0,与前期相比,冲淤量呈减小趋势,从而可以推测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冲淤量会更小,侵蚀加剧导致5 m水深线向陆地方

5、向移动。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读图完成45题。4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5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疏浚河道 B加固河堤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答案4.C5.B解析第4题,读图,图示为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图示时段累计冲淤量数值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先以冲刷为主后以淤积为主,C对。第5题,读图,图中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表示该河段以冲刷为主,说明流水对河道侵蚀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6、是加固河堤,B对。侵蚀强,不需要疏浚河道,A错。植树造林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对减轻冲刷侵蚀效果不明显,C错。该河段落差小,不适宜修筑大坝,D错。(全国文综)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7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

7、岩性A B C D8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6.D7.C8.C解析第6题,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A、B项错误;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第7题,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水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

8、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易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错误;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正确。第8题,渭河位于黄河小北干流南端,主汛期渭河洪水挟带的大量泥沙会顺黄河水向下游流去,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水含沙量没有太大影响,A项错误;渭河洪水汇入黄河会阻塞黄河小北干流南流的河水,使黄河小北干流水位抬升,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增强,B、D项错误,C项正确。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深圳河发源于牛尾岭,在深圳湾入海,是深圳和香港的界河,其干流中下游地势低平,因河底

9、低于海平面导致潮流可上溯,排水不畅易引发洪涝。研究发现河道淤积是洪涝灾害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圳河河道的冲淤变化受潮流涨落和径流变化的共同影响。2018年12月,深圳市对部分河道进行了清淤。2019年12月,研究人员发现河道回淤明显。图1为深圳河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示意图,图2为2019年深圳河回淤期间三类沙源对总淤积量的贡献率统计图。(1)指出2019年深圳河回淤期间淤积沙主要来源的变化。(4分)(2)深圳河汛期中下游淤积量大,分析其原因。(6分)(3)清淤后枯水期潮流的涨落加剧了河道淤积,请说明其过程。(6分)(4)结合材料信息,说明深圳市为防治深圳河洪涝灾害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8分)答

10、案(1)26月以潮流输沙为主,611月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2)汛期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上游降水多且强度大,雨水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强,导致河流含沙量高;河流流量大,对泥沙搬运能力强;深圳河中下游地势低平,流速慢,且受潮流顶托,导致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3)清淤后河床降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涨潮时,潮流从海洋带来更多泥沙,上溯到河流中下游;退潮时,潮流流速减慢,利于泥沙在河道中淤积。(4)上游地区加强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调蓄汛期河流水量;中下游河道定期清淤;修整河道,加高堤坝;下游河口修建拦沙坝,减少潮流来沙;利用下游湿地,建设分洪蓄洪区;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港深协调,共同

11、防治洪灾等。解析(1)结合图2信息进行概括即可作答,26月以潮流输沙为主,611月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2)读图可知,深圳河汛期611月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此时段上游降水多且多暴雨,降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此时河流流量大,对泥沙的搬运能力强;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再加上潮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河道淤积。(3)由材料可知,深圳河下游地势低平,且河底低于海平面,导致潮流可上溯,清淤后河床降低,且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涨潮时潮流从海洋带来更多泥沙,上溯到河流中下游地区;落潮时潮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河道淤积。(4)深圳市防治深圳河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

12、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上游地区加强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调蓄汛期河流水量;中下游河道定期清淤,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利用下游湿地建设分洪蓄洪区;河口处修建拦沙坝,减少潮流来沙。非工程措施:加强洪灾的预警;提高居民的防洪意识;加强港深合作,共同防治洪灾。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侵蚀基准面是指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潼关是渭河下游河道侵蚀基准面。渭河下游历史上是微淤的冲淤平衡的地下河,由于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和运行,导致潼关高程大幅度抬升,渭河下游逐渐演变为地上河。2002年,三门峡水库开始进行空库应洪、洪水期敞泄排沙实验,使

13、得渭河下游河段基本处于自然河道状态。近年来受渭河支流水土保持工作和河道人工采沙取土的影响,渭河下游冲淤形势变化较大。图1和图2分别示意渭河下游水系和19732015年渭河下游历年累计淤积量与潼关高程变化。(1)说出图示时期渭河下游冲淤的变化特征。(2分)(2)说明潼关高程变化对渭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作用。(6分)(3)分析图示期间2010年以后渭河下游累计冲淤量变化的原因。(4分)(4)推测未来渭河下游河道的变化趋势。(4分)答案(1)2002年以前,淤积量大于冲刷量;2002年以后,淤积量小于冲刷量。(2)潼关高程大幅度抬升,渭河下游落差变小;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淤积;由微淤的冲淤平衡变为淤

14、积大于冲刷;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3)渭河支流水土保持工作使渭河上游来沙量减少,下游含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减轻,流水冲刷严重;下游河道采沙取土导致河道泥沙减少,冲刷量大于淤积量。(4)(由于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河床摆荡性减小,河岸受到的冲刷减轻)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河道由弯曲逐渐趋于平直。解析(1)由图可知,图示期间2002年以前,渭河下游累计淤积量波动增加,淤积量大于冲刷量;2002年以后,累计淤积量呈减少趋势,淤积量小于冲刷量。由所学知识可知,渭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结合材料可知,2002年,三门峡水库进行排沙实验,因此2002年后冲刷量增大,淤积

15、量小于冲刷量,累计淤积量呈减少趋势。(2)根据材料,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潼关是渭河下游河道的侵蚀基准面,它控制着渭河下游河道的下蚀。由于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和运行,水库蓄水使潼关高程大幅度抬升,渭河下游落差变小,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大量淤积,渭河下游冲淤状况由微淤的冲淤平衡变为淤积大于冲刷,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3)由图可知,图示期间2010年以后,渭河下游累计淤积量减少,潼关高程相对稳定。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渭河支流水土保持工作和河道人工采沙取土对渭河下游冲淤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大。渭河支流水土保持工作使渭河流域来沙量减少,渭河下游河水含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减轻,流水对河床、河道的冲刷严重;下游河道采沙取土导致河道泥沙减少,冲刷量大于淤积量,累计淤积量减少。(4)渭河下游河道变化受潼关的侵蚀基准面影响,三门峡水库的排沙以及支流水土保持工作等,使渭河下游河水含沙量减小,河床纵比降增大,下蚀作用增强、侧蚀作用减弱,河床摆荡性减小,河岸受到的冲刷减轻,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河道由弯曲逐渐趋于平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