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483050858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综合思维)2.结合实际,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综合思维)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陆地内循环:蒸发、降水、植物蒸腾。(3)海上内循环:

2、蒸发、降水。3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思考水循环使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是否意味着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答案不是。虽然地球上的水体总量丰富,但人类能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极少,而且水体具有一定的循环周期。如果水资源遭受污染或用水速度超过水体更新速度,就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拓展延伸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季节(时间)分配不均的状况,减少洪水期径流量

3、,增加枯水期径流量;扩大水面面积;增加下渗,补给地下水;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植物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4、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一滴水的奇妙旅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小的我从广阔的海洋上诞生了,太阳辐射能是“催生婆”,她把我蒸发到空中。我先在云妈妈的怀里撒了会儿娇,然后就撑着降落伞开始“闯世界”,我的奇妙旅程开始啦!我跳到了另一朵云上,随着夏季风来到陆地上空。在“水汽输送”的过程中,我耍起了杂技我一连翻了十几个跟头。我看见满天都是灰尘小分队,他们调皮地跳进了我们的眼睛里、嘴巴里于是,我和同伴们奋不顾身地降落了!我跑到小河里,成了“地表径流”的一部分,我的一些伙伴则钻入地下,成了“地下径流”。我们看到了不少,听到了不少,也经历了不少,我们为这小小的收获而骄傲,就

5、唱着歌儿流向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大海,我们顺利完成了奇妙的旅程。1综合思维小水滴奇妙旅程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小水滴奇妙旅程的实质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2综合思维小水滴在这趟奇妙旅程中都经历了水循环过程的哪些环节?答案小水滴经历了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3区域认知小水滴的旅程属于水循环中的哪种类型?答案海陆间循环。2022年第7号台风“木兰”于8月10日10:50左右在我国广东徐闻登陆后一路向西北移动。读“海陆间循环模式图”,回答12题。1该台风登陆时参与了()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 D不能确定2下列最能代表台风“木兰”登陆广东徐闻的环节的是()Aa B

6、. b Cc Dd答案1.B2.C解析第1题,该台风从海洋登陆,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该台风登陆广东徐闻的环节就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图中c代表水汽输送。(2023云南大理期中)“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该项目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部分本应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此项目引起广泛争议。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D太阳辐射能4“天河工程”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A B C D答案3.D4.B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能为

7、地球上的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该项目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部分本应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和降水,正确,B正确。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 cm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4分)(2)读图2,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4分)(3)读图3,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8、及其作用。(4分)答案(1)砂石覆盖层结构疏松,孔隙较大,渗透性好,水分下渗快。(2)差异:同一时期,砂田蒸发量小于裸田。影响:减少水分蒸发。(3)砂田影响蒸发、下渗、径流等水循环环节。可以起到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2022年7月2日,台风“暹芭”挟狂风暴雨登陆粤西茂名电白区,受其影响,广东部分地市发生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严重内涝。近年来很多城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雨洪公园、增加湖体等,提升对雨水的吸纳和蓄滞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内涝。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台风“暹芭”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的过程中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有()A BC D2海绵城市能缓解城市内涝是因

9、为其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A减少 B增加C增加 D减少答案1.C2.C解析第1题,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水汽大量被蒸发带到高空;之后在水汽输送作用下到达陆地上空;在登陆过程中,形成降水,故选C。第2题,根据材料,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了雨洪公园、增加湖体等,提升对雨水的吸纳和蓄滞能力,结合图可知,其可以使地表径流减少,B错;下渗增多,C对;因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D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内涝。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使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A错。故选C。(2023江苏南京质检)读“水在各大圈层中的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水循环环节依次为()A降水、蒸发、径流 B径流、降水、蒸发C降

10、水、径流、蒸发 D径流、蒸发、降水4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状况,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C海水淡化 D人工降雨答案3.C4.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接收蒸腾的水汽,应为大气圈,丁具有蒸腾功能,应为生物圈,丙接收下渗水体,应为岩石圈,图中乙可以下渗,应为水圈。图中水循环环节由大气圈指向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应为降水,环节由岩石圈指向水圈,应为径流;环节由岩石圈指向大气圈,应为蒸发,由此判断,C正确。第4题,节约用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均可以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但不能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状况,因此A、C、D不符合题意;跨流域调水可以把水资源丰富地区

11、的水调往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状况,故选B。“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也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读下面两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的差异,完成57题。5不透水路面与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A下渗明显增多 B地表径流增加C地面蒸发增加 D地下径流增多6为缓解“城里看海”的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C加快城市绿地建设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7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加剧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

12、 B C D答案5.B6.A7.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与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故选B。第6题,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加剧城市内涝,故A错误,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泄;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B、C、D均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第7题,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也会出现枯竭,因此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不符合题意。水循环中的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流水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故符合题意

13、。水循环可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故不符合题意。水循环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故正确。故选D。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某学者发明了一套能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读“部分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89题。8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A BC D9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图示水循环环节往往规模过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A环节量过小 B没有环节C环节理论值过大 D环节量过大答案8.B9.C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

14、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输送空气干预了水汽输送环节;水汽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干预了降水环节;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干预了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故选B。第9题,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为干旱地区,水循环环节为地表径流,规模过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地表蒸发强烈,即环节理论值过大,C正确。海洋蒸发量较大,水汽输送少但不是没有,干旱地区下渗及地下径流较少,A、B、D错误。(2023山东青岛期末)泾惠渠是从陕西省泾阳县泾河仲山口引水的自流灌溉工程(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 D河流11泾惠渠灌区引河水灌溉()A改变了降水的季节变化B增大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C增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的水循环类型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由图分析可知,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而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水汽输送和渠首引水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渠首引水利用的不是地下径流,C错误。河流不是水循环的环节,D错误。第11题,灌溉不会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