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483050844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检测试卷(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手指湖,由多个并行的带状湖泊组成,形同手指。下图为“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近安大略湖南侧的手指湖分布图”。图中最长的湖泊卡尤加湖长度达61 km,每个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读图,完成12题。1手指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流水沉积 D冰川沉积2手指湖形成之初,对手指湖长度特征有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降水量气温地形坡度岩石岩性A B C D答案1.B2.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地质时期有冰川分布,且“每个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说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

2、川侵蚀,B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手指湖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蚀作用,而地形坡度及岩石坚硬程度对冰川刨蚀出来的湖盆长短有影响;坡度大,岩性软,容易被冰川侵蚀,使得手指湖的长度较长,反之较短,对,故选C。流水的搬运作用以机械搬运为主,包括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方式。流速不同、被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机械搬运方式也不同。据此完成34题。3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中,三种搬运形式同时存在的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3月 C8月 D10月4不同流速作用下同一粒径的砾石搬运形式为()A流速较快时,以推移为主B流速较慢时,以推移为主C流速较慢时,以跃移为主D流速较慢时,以悬移为主答案3.C4.B解析第3题,不同

3、流速,被搬运物质的颗粒不同会导致搬运形式的不同,如果河流搬运能力弱,那么最强的搬运形式可能就不会出现;如果河流的搬运能力最强,由于河流中存在不同大小的被搬运物质,可能会同时出现三种搬运形式。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量多,且降水量相对较多,所以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最强,C正确。第4题,流速较快时,河流搬运能力强,三种搬运形式中,悬移需要的力最大,所以搬运形式以悬移为主;河流流速较慢时,河流搬运能力弱,三种搬运形式中,推移需要的力最小,所以搬运形式以推移为主,B正确;流速较慢时,跃移和悬移这两种对力量要求较高的搬运形式不能形成。故选B。黄山的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形成了许多奇

4、峰,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了许多怪石,如“石猴观海”等。读图完成56题。5“石猴观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6形成“石猴观海”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堆积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A BC D答案5.B6.D解析第5题,右图中丙是岩浆,乙是岩浆岩,“石猴观海”是花岗岩体,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选B。第6题,岩浆喷发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花岗岩裸露地表,经风化、侵蚀等作用后形成“石猴观海”,正确,选D。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除花岗岩外,其余岩石均为沉积岩,粗斜线为断层。完成78题。7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固结

5、成岩褶皱堆积作用岩浆侵入断层侵蚀作用A B C D8图中岩层甲、岩层乙、花岗岩及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岩层乙、岩层甲、花岗岩、断层B岩层乙、断层、花岗岩、岩层甲C断层、岩层乙、花岗岩、岩层甲D岩层乙、岩层甲、断层、花岗岩答案7.B8.A解析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力作用主要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褶皱和断层属于地壳运动的形式,岩浆侵入属于岩浆活动。故该题中属于内力作用,正确答案为B。第8题,据图可知,岩层甲在岩层乙的上层,说明岩层甲的形成晚于岩层乙。花岗岩切穿岩层乙和岩层甲,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岩层乙与岩层甲。断层切穿花岗岩,说明断层的形成晚于花岗岩。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岩层乙、

6、岩层甲、花岗岩、断层。正确答案为A。(2022广东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910题。9第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10在第段河床,纵剖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9.D10.A解析第9题,由于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结合材

7、料“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可推知应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存在的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使第段河床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第10题,由图可知,在第段河床,纵剖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起,第段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

8、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2023吉林四平期末)挂壁公路(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据此完成1112题。11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施工量 B防止山体崩塌C降低施工难度 D保障出行安全12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可能是指()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答案11.B12.C解析第11题,没有打穿所有侧壁是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证山体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崩塌,B

9、正确。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量,但不是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A错。保留侧壁对施工难度并没有起到有效地降低作用,C错。侧窗之间保留侧壁对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出行安全,应多在挂壁公路外侧建设护栏等,D错。第12题,挂壁公路选址独特,建设后形成惊险、刺激、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新的旅游景观,C正确。公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但这些均是公路建设后形成的“一般效应”,不是其“特殊效应”。(2023广西柳州期末)地处板块交界处的堪察加半岛,是环太平洋“火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00多座第四纪火山。位于堪察加半岛中北部的克

10、柳切夫火山,是全球岩浆产率最大的火山之一(55百万吨/年)。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堪察加半岛活火山发育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火山喷发频繁B海洋地壳薄,岩浆易喷出C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D岛弧发生断裂,裂隙发育14组成堪察加半岛的主要岩石()A表面多有纹理 B存在气孔构造C可以找到化石 D片理结构明显答案13.C14.B解析第13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地壳裂隙喷出形成火山,C正确。第14题,堪察加半岛多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在岩浆喷出到地面时,温度和压力骤

11、减,所含挥发性成分以气体的形式逸出,使孔洞保留在岩石中,形成气孔构造,因此,存在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主要特征之一,B正确;表面多有纹理的是大理岩,A与题意不符;可以找到化石的是沉积岩,C与题意不符;片理结构明显的是变质岩,D与题意不符。故选B。(2023山东德州期中)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体,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下图为“一瀑布剖面图”。据此完成1516题。15易于形成瀑布的河床条件是河床()A底部堆积大量砾石粗砂B流水下切作用强烈C岩层硬度上部大于下部D结冰期短或无结冰16瀑布形成后其位置会不断推移,一般推移的方向为()A上游 B下游C中游 D河口答案15.

12、C16.A解析第15题,瀑布的发育一方面与断层构造有关,断层往往形成陡崖;另一方面还与河床底部的岩层上下部软硬程度不一致有关,软的岩石被侵蚀掉,硬的岩石留下来,使地表高低起伏。故易于形成瀑布的河床条件是河床岩层硬度上部大于下部,C正确。第1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有瀑布的地方,河流总是会向上游方向侵蚀,水流速度越快,对河道、河岸的侵蚀力也就越强,河流不断瓦解瀑布的上部,使岩层破碎、崩塌,于是瀑布的位置就逐渐向上游方向退缩,A正确。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其所挟带的泥沙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山谷口向外可分为扇顶、扇中和扇缘。根据冲

13、积扇所在的环境不同,可以细分为“旱扇”(即洪积扇)和“湿扇”,分别对应着河流中的暂时性河和常流河。下图为“旱扇和湿扇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17与“旱扇”相比,“湿扇”()A砾石磨圆度低 B径流年际变化小C河流落差小 D扇体面积小18“旱扇”的绿洲多出现在()A扇顶 B扇中C扇缘 D山谷答案17.B18.C解析第17题,与“旱扇”相比,“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流水侵蚀强烈,砾石更加圆润;“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径流年际变化较小,B对;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响,湿润地区不一定落差小;湿润地区河流流量大,长度较长,冲积扇的面积会较大一些。故选B。第18题,在干旱地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

14、方有利于形成绿洲。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扇缘处沉积物的颗粒最小;河流从山口流出,顺着地势流往地势最低的冲积扇扇缘位置,扇缘位置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都较好,最容易出现绿洲。扇顶、扇中、山谷中都不具备形成绿洲的两个条件。故选C。(2023江西赣州期中)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蚀。下图为“黄河某河段的河流阶地剖面图”,洪水期间,河水能淹没T1而不能达到T2。读图,完成1920题。19T2表层砂砾层形成期间()A流域内气候干燥 B地壳迅速抬升C风力沉积显著 D河水流速较快20与T3相比,阶地T2()A是流水沉积形成 B是断裂下陷形成C形成时间较晚 D面积不断扩大答案19.D20.C解析第19题,如果气候干燥,河流径流量就相对小,也就无法挟带足量的砂砾物质在此地沉积,A错误;沉积物的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地壳的快速升降变化对沉积物的形成不利,并且地壳抬升会使侵蚀作用加强导致砂砾难以沉积,B错误;此处是流水沉积,不是风力作用,C错误;流水的搬运能力与径流量、河水流速呈正相关,T2表层砂砾层沉积物的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水的流速大,D正确。第20题,T2、T3都是流水沉积形成,不是断裂下陷形成,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