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304888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

2、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3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1)世隶耕(_)(2)邑人奇之(_)(3)父异焉(_)(4)自是有名(_)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稍稍宾客其父:_(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_2

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诸子悉力莫折。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乃拣取小竹多枝(_) 诸子悉力莫折(_) 试之皆折(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_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

4、谈你的感受。_2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3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

5、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选自说苑正谏(注释)居:停留,居住。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傍:通“旁”,旁边。延:伸长。务:一定,必须。顾:考虑。患:灾祸。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_)(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_)(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摘录:_翻译:_3不是本文给人启示的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

6、不顾身后的危险。B.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C.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D.居安不能忘危,见利不能忘害。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

7、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6. 文言文阅读。卧薪尝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注释)薪(xn):柴草。赦:免除和减轻刑罚。越王勾践反国:公元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越王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

8、马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坐,同“座”。饮食:吃喝。饮,喝。食,吃。会稽(kui j)之耻:指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山,被迫屈膝称臣求和。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重(chng)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采,通“彩”。折节:谓屈己从人。厚遇:厚待。振贫:救济贫民。振,“账”的本字,救济。吊:哀悼,祭莫。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置胆于坐_(2)饮食亦尝胆也_(3)衣不重采_(4)振贫吊死_2这篇短文讲了_(填人物)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女忘会稽

9、之耻邪?_(2)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_4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卧薪尝胆?_7. 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龙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 )A.所宝以百数(珍宝)B.拊掌大笑(拍手)C.尾搐入两股间(抽缩)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用现代文叙述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8. 阅读芳草地。书戴嵩画牛片段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

10、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一日曝书画(_)(2)处士笑而然之(_)(3)古语有云(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戴嵩)一日曝书画B.(牧童)拊掌大笑C.(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1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窃(_)辄默记 辄(_)儿痴如此痴(_)恬若不见恬(_)父怒挞之挞(_)曷不听其所为曷(_)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_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1结合上下文,“其”所表示的意思。盘古生其中,其:(_)盘古在其中,其:(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日”.一日九变日:(_)天日高一丈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