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30303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勘测工程评职范文公路工程岩土勘察探讨摘要: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旨在查明道路路基土层分布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分布状况,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摘要: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旨在查明道路路基土层分布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分布状况,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对沿线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为道路设计与施工提供适用、可靠的岩土工程参数。关键词:岩土工程,理工论文发表,地质勘察1 工程概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广州市天河区市政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委托,对柯木塱南路(广汕路高唐大

2、道)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拟建道路位于广州市天河软件园内、广汕路以南、云溪路以北、火炉山公园东侧、大观路以西。柯木塱南路北起广汕路,南接高唐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米,道路全长2.175公里。钻孔布置、数量和勘察技术要求由设计人员提出,沿线道路部位布置108个钻孔,孔距约40米。2地形地貌规划柯木塱南路沿线根本处于剥蚀残丘地貌,自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目前主要为厂房、现状水泥路、苗圃园、荒地等,局部为水塘。现状水泥路即柯木塱南路,宽约5米,标高从31米至47米不等,总体自北向南逐步降低,道路两侧主要为厂房、绿化带等,局部为现状边坡体,目前的边坡体大局部已采取适宜的支护措施进行处理。现

3、有厂房位于规划道路北段,包括广州新兴电缆厂、柯木塱矿山机械城等,主要为23层仓库及作业厂房。苗圃园位于规划道路中段,含大量温室大棚。荒地位于规划道路南段,地势较为平坦,标高约为31米,目前主要为野草覆盖。规划道路沿线有三个水塘,主要位于南段平坦地段,水深约为1.52.5米,其中凌塘水库勘察期间已根本见底。道路北段经过一条小型河涌,其已做好护岸河堤,河涌宽约5米,深23米,勘察期间水位较低,主要为生活污水。另经走访当地居民,在规划道路北段火炉山东侧存在一条东西向冲沟,深约10米,现已回填完成,具体位置不详,本次勘察未有揭露。3水文地质3.1 地表水拟建场地内主要地表水为两个水塘、凌塘水库和两条小

4、型无名河涌,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规划道路南端水塘为一鱼塘,面积约8000平方米,水深较深,勘察范围内水深约1.82.5米。鱼塘西侧即为凌塘水库,勘察期间水库已根本见底,仅剩中间低洼处还有少量水。规划道路中部一水塘面积约5500平方米,水深1.52.0米,水位较高。规划道路范围及周边的两条河涌均为排水沟,水质较差,勘察期间已根本见底。河宽35米,河岸已进行整治。3.2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第四系赋存孔隙水,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粘土渗透性能差,属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细砂、中砂、粗砂,透水性较好,是主要的富水层位,汇水能力强,径流条件好,地下水水量较大。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

5、补给及同层侧向横向渗透补给,砂层大多埋藏在粘性土之下,具有承压性。基岩含裂隙水,其赋存水量与基岩和砂层之间的接触情况以及砂层含水情况有关。施工期间适逢降水,实测钻孔地下水位埋深为0.0010.10米,平均埋深5.30米。3.3 抽水试验规划道路北段砂层较薄且仅有局局部布,地下水较为贫乏,本次勘察在场地南段取代表性钻孔70号钻孔进行第四系孔隙水简易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详见表(1)。由于简易抽水钻孔口径小,降深小,抽水时间短,假设长时间抽排地下水,带走局部粘土质而疏通了孔隙,涌水量会增大。4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场区北部局部地段以及南端水塘底分布的流塑状粘土、淤泥质土,属于软土,其强度低、

6、固结慢、变形大、抗震性能差。在动力、压力作用下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与变形,其抗剪强度及承载力随之降低,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此外,场区局部地段分布的松散状态下饱和砂土,在遇强地震时,具有液化效应,对路基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场地基岩为花岗岩,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及残积土层遇水易变软,对路基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埋藏相对较深。5边坡支护方案与路基处理5.1 道路路基处理建议(1)场地填土层较厚,大局部为新近堆积土,欠压实,力学性质较差,建议采用换填方法进行处理,在填筑路基时,把表层土挖除,分层回填压实。(2)场局部地段分布有流塑淤泥质土,该土层具有触变、流变特性,属于软土地基,抗震性能较差。由于软土的抗

7、剪强度低,在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侧向滑动,或有较大的沉降,从而导致路基的破坏。同时规划道路北端及南段分布有松散砂土,该层存在强震时产生砂土液化的地质背景,强震易使路基失效,或喷水冒砂、路基沉降而造成路基的破坏。松散软弱土对路基的稳定性有不良影响,因此宜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软土路基进行地基处理,并予以加固,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地基承载力根本容许值fa0建议值见表(4)。(3)规划道路北段经过一条小型河涌,道路跨越该河涌时,建议采用涵洞处理方案,河涌两侧钻孔揭露有细砂层,局部较厚,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等型式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钻(冲)孔桩根底,在地基处理

8、后,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涵洞结构亦可考虑天然地基,建议对涵洞结构的沉降进行计算,尽量减小其后期沉降量,并保证其沉降与道路沉降协调。桩周土侧摩阻力特征值qsa、桩端岩土端阻力特征值qpa建议值见表(4)。5.2 边坡支护方案本规划道路南段经过广东省种猪厂位置路段,需切削原有山体,形成路堑,道路东侧边线距现状河涌边距离约为2.0米。路堑边坡土体主要为素填土及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易变软,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河涌堤岸已经过处理,其它地段场地较为开阔。路堑边坡体除人工填土外,以坡积、残积土层为主,可塑至硬塑。以自然地面标高计算,路堑边坡高度最高处约为10米。建议采用如下支护方案。以1:1或更缓的

9、坡率放坡,对于坡高小于5米的边坡,由于坡面汇水面积不大,降雨对坡面的冲刷影响不大,可采用一级放坡+坡面植草;对于坡高大于5米的边坡,那么在考虑边坡稳定的同时,要考虑坡面的雨水冲刷,可采用二级放坡+混凝土格构式挡墙+格构梁间植草护面的防护形式,必要时加设锚杆。放坡路段应设置坡顶截水沟及坡面排水系统以快速排出地表水,尽量减小降水对坡面的冲刷。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施工须注意: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应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根据道路绿化及周边景观,采取适宜的支护结构类型。施工时应注意,第(8)层砂质粘性土和第(9-C)、(9-I)层全、强风化花岗岩均具有遇水软化的特性,坡面开挖后应及时做好坡面防护。设计时应根据工

10、程具体情况设置地表及内部排水系统,在坡顶、坡脚设截水沟,地表应进行防渗硬化处理,边坡体适当位置应设置泄水孔。道路设计施工时,应尽量减小对堤岸的扰动,同时加强对道路东侧河涌堤岸的水平位移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结论6.1按?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180万资料,场地位于地震根本烈度度区内,场地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类。6.2 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8.3场地基岩埋藏较深,局部路段,含水层与砂质粘性土层直接接触,但埋藏相对较深,对道路稳定性影响较小。6.4场地内砂层分布较为复杂,在路基基槽开挖后,需做好验槽工作,路基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标准或标准要求执行,保证施工质量。6.5边坡开挖以及道路施工时,应做好坡面排水工作,应防止边坡体直接被雨水冲刷,同时应做好边坡土体和道路南端东侧河堤的变形观测,进行信息化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